叶圣陶与肖复兴的资料和作品

越详细越好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著作书目:
《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联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9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 语文教学、科研也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草桥中学。他曾先后执教于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叶圣陶曾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四·一二”事变后,主编《小说月报》。与此同时,叶圣陶还担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参与编写或主编《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八百课》以及课外读物《文心》等。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达已解放的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7月叶圣陶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建国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曾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还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叶圣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解放前,他曾发表许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散文、新诗、童话等。如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叶圣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他很早就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提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另外,他对促进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见解独到,贡献巨大。
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他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态度诚挚,工作极端认真。他热情地帮助和扶植新作者,许多成名作家的处女作,是经过他的手发表的,并写了不少对新人新作的评价,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推荐。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著作书目:
《隔膜》(短篇小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
《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
《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
《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
《叶圣陶短篇小说集》 1954,人文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联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 肖复兴(即萧复兴),1947年生,著名当代作家,原籍河北沧县人,现居北京。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又名《中学生梦幻曲---一个女生的日记》),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到天堂的距离》。较近的作品还有长篇回忆录式的纪实文学《黑白记忆》和散文集《蓝调城南》。散文《拥你入睡》被选入北京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代表作:
线上作品阅读 报告文学 《啊,老三届》《当金山的母亲》
中短篇小说 《面的司机》《今冬无雪》《远在天边》《影壁》
肖复兴,北京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1982年赴北大荒插队务农,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新体育》编辑。1978开始发表作品。《人民文学》副主编。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第2个回答  2008-12-09
肖复兴 肖复兴(即萧复兴),1947年生,著名当代作家,原籍河北沧县人,现居北京。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又名《中学生梦幻曲---一个女生的日记》),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 、《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他还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到天堂的距离》。较近的作品还有长篇回忆录式的纪实文学《黑白记忆》和散文集《蓝调城南》。散文《拥你入睡》被选入北京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代表作:
线上作品阅读 报告文学 《啊,老三届》《当金山的母亲》
中短篇小说 《面的司机》《今冬无雪》《远在天边》《影壁》
肖复兴,北京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1982年赴北大荒插队务农,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新体育》编辑。1978开始发表作品。《人民文学》副主编。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第3个回答  2023-06-17
叶圣陶(1904年-1983年),字梦薰,号海涛,江苏南京人。是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叶圣陶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们仨》、短篇小说集《春雨集》、《叶圣陶散文选》等。其文笔清新自然,流畅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叶圣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主张“求知、行善、修身、明志”,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教育原则和实施方法。肖复兴(1902年-1987年),江苏无锡人,是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肖复兴的代表作品有《怀古楼》、《水浒传》解读、《文学与人生》等。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高度的敏感性,多数作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精神冲突。肖复兴还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主张“教育从人的完整性和人的美德入手”,提出了“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4个回答  2008-12-11
《那片绿色的爬山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