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政经关于垄断的几个概念解释

垄断内部的竞争是指什么?垄断和非垄断组织之间怎么竞争?他们一竞争垄断不就没了吗?为什么垄断竞争比自由竞争更加激烈?生产力发展→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资料进行配置→促进垄断,第一个“→”是怎么促进的?垄断国际化的后果:...资本输出...某些发展中国家可能....出现产业的空洞化...,这里空洞化是什么? 谢谢

上面仁兄已经回答了前三个问题,我作后面的补充…… 马哲政经中对于垄断的表述,关键在于通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发展观来把握垄断的实质和其必然走向。 生产力的发展,有其内在诉求和外在因素。首先,生产力由于其内在诉求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迫使其自身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特别是垄断生产力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必须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对生产资料的配置控制成本,以提高生产力的利用效率和水平,使其自身在恶劣的垄断环境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不至于于过早陷入“怪圈”。因此,垄断竞争前期是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生产力的提高也进一步恶化了垄断竞争,加剧了垄断竞争环境,但由于垄断竞争的本质使得其最终结果是束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具体到跨国企业的垄断竞争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参考管理学有关论述) 产业空洞化(百度一下) 对产业空洞化,理论界有很多种解释。一种解释称所谓“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持续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仅在国内留下一个“空壳”,以致国内投资不断萎缩,就业机会大幅减少,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日本。另一种解释是指,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违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实现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过度服务化或超工业化,从而使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流动日趋不合理,造成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使制造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国内物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减弱,并导致物质生产下降,形成危机。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国际上更为通用的产业空洞化是指,因经营资源规模的转移而发生的行业性或地区空白现象。其实,这种通用的产业空洞化概念已经包括了前面两种解释:前一种是一国将资金从国内转移到国外,后一种是资金从基础产业转向国内更高一级的产业。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原有的基础产业衰退了,造成了缺口,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填补不了这个缺口。用日本学者高野邦彦的定义,产业空洞化可以看作是特定地区为基础的特定产业的衰退,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衰退而形成地区经济极度衰退的现象。 而产业空洞化概念的提出,最大的因素便是垄断国际化后的结果,理解了垄断国际化,也就不难理解产业空洞化产生的因由了。 个人理解,抛砖引玉,希望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0
竞争的对面就是垄断。垄断是中商主义者战斗时的呐喊,竞争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厮杀时的吼叫。对于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分析,必须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比较而言。首先,垄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竞争的完结,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此其一;其二,从现实的经济主体看,垄断现象和垄断组织只在某些领域或某些部门存在,同时还并存着尚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和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主体之间甚至垄断组织内部,仍然存在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其次,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大体上有局内竞争(垄断组织之间)、局外企业竞争(垄断组织和非垄断企业)、垄断组织内部企业的竞争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再次,垄断条件下竞争出现如下变化:一是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二是竞争的手段更加残酷;三是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四是竞争的空间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而由于垄断导致的寡头出现,使得竞争又由单纯的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
第2个回答  2013-11-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