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两个绝对 承诺活动 教师

如题所述

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被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身体或技能等的其他方面,正是集中体现了改造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责不是给学生一件好的东西,而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去找到或创造这样的东西,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只有有了创造才会有提高,人类才会进步。
既然这样,那么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要让学生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以掌握广博的知识,“灵魂”二字便是思想和知识的代名词。
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一个好的设计蓝图是必需的。
要想有好的设计蓝图,必须有好的工程师,而好的工程师则必须具备渊博的建筑知识和优良的设计才能。
教育也是这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正是肩负着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为社会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伟大使命的,只有为祖国建设培养出千千万万思想进步,政治方向明确,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知识牢固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才能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称号。
而这一切中思想素质是关键。
正如人们所说的“一个人能力低点是残品,没有能力是废品,思想坏了就是危险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但是,必须想到,“想立人,先立己。

自身不立,何以立人。教师只有自身思想素质过硬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觉悟的学生。
因此,认为,教师应该好好学一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主要是从道德层面上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要求,对于一线教师和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既是鞭策也是警钟。
它提醒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肩负的职责是不可任意而为的,既要教育学生,又要以身作则,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愧于道德,无愧于教育。
教学,一般说来,就是指在课堂上以教学内容为中介而展开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爱。
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也必须从爱出发,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热爱学生。
能够经常跟学生在一起,跟一起或是高兴或是悲伤或是激昂或是难过;
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听,让汲取自己的经验或教训,力争把自己的成功复制到的身上,并加以扩大,看着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否则,讨厌或是厌烦都会令疏远学生,对所教专业与内容放弃钻研,当然也就不会享受到幸福,最重要的是浪费了一大批学生的美好时光。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俗话说:“艺大根深。
”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
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大量的风土人情、人物典故、奇闻逸事等,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因此,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注重自身锻炼,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理论修养,升任教师这一职业。
第三,要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
教育历史悠久,从孔子到现在的两千多年中,前人的教学经验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学习别人的经验,借用别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促进自己教学上的进步。
但同时,也不能安于现状,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会发展和创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立足知识前沿的教师要有开放意识,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要有自创新。
第四,要有执着的精神。
教学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堪称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奋斗。
虽然初登讲台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对教学工作兴趣的提高和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师的教学技能也会一步一步地提高。
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模仿到创造,由不稳定到稳定,再到飞跃的逐渐完善的过程。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坚持不懈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追求,积极进取。
总之,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也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
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
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
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
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