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辈的故事20字

革命前辈的故事20字

1、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用心、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

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2、刘胡兰烈士

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3、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4、赵一曼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忙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能够把人剁成烂泥,但是你们消灭不了***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5、小萝卜头

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和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5

1、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中执行潜伏任务时,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2、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3、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4、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用心、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

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5、刘胡兰烈士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5

革命前辈的故事有:

1、杨靖宇:

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董存瑞:

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

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3、向警予: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国民党对她实施了严刑逼供,但她始终大义凛然,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处决向警予。

向警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国民党对此极端恐惧,宪兵们殴打她,想使她不再说话,但她仍然坚持地讲下去。刽子手向她嘴里塞进石沙,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血沫从她的嘴角流出。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终年33岁。

4、王二小:

1942年10月25日,日本军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5、孙铭武:

孙铭武1919年改编为东北军陆军第十六师,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1924年充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积极动员乡民亲友举旗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孙铭武同志为总司令,同年,孙铭武同志被汉奸于芷山杀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7

1、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加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被俘,敌人用竹签扎进他的指甲,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2、小英雄雨来,面对敌人的软硬手段,不供出李大叔。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刘胡兰,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董存瑞,为了胜利,舍身将碉堡炸毁。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宁愿被烈火烧死。



3、刘胡兰烈士。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叶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后来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关押,因为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在监狱中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


5、小二放牛被鬼子抓住,鬼子给他糖,让王二小带路找八路军,王二小故意收下了鬼子的糖,王二小七拐八拐的拐进了八路军的埋伏,于是鬼子发现被骗就杀了而鬼子也中了埋伏死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5

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中执行潜伏任务时,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用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省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

扩展资料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解说词:邱少云——最坚忍的潜伏是这样解说的:这是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的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而这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

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