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乐理知识解释歌曲富有年代感?

如题所述

个人认为乐理知识并不能解释歌曲富有年代感。所谓年代感是以内容及表现形式所判断出来的。所谓音乐鉴赏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由于学生差异很大,不少学生苦于“不懂”音乐而无法提高鉴赏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鉴赏音乐时要注意体会声音在我们心理产生的效应。

 
随后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短小的乐曲片断,让学生鉴赏体会。比如柔和婉转的旋律,学生是否会有静谧安逸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旋律是否会有欣喜欢快的感觉。经过不断地体会,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受之间会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积累一定的经验。

学生就能逐渐从情、意、理等方面去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它所产生的美。这样,学生对音乐也就渐渐地产生了极积探知的兴趣,那么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摇动乐理之桨,畅游音乐海洋
鉴赏音乐必须先了解音乐语言,这其实就像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理解文学语言一样。那么,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都是它的表现要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达的,只有掌握和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才能更好更深地鉴赏作品。因此要鉴赏好音乐,首先要有音乐知识作为基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鉴赏作品的关键。聆听,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带着简单的启发性问题去聆听的习惯。只有当学生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聆听者,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30
乐理知识是死的,人的情感是多变的,我觉得更适合用情感去解释歌曲。
第2个回答  2019-09-30
每个时代都会有特色,比如二十年前多是以抒情感情的比较多,歌曲也比较沉稳。现在的话快节奏的歌会很受欢迎。跟时代有关吧。
第3个回答  2019-09-30
乐感:通俗来说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感受。比较抽象。比如说节奏感,调式感觉,强弱感等。乐理:通俗来说就是音乐理论知识。书面上的东西。比如说音的四要素:音高、节奏、音色、力度。还有谱子的认识。把这些理论化,不在只凭感觉。
第4个回答  2019-09-30
年代感就是一首音乐的节奏,音调,歌词都会偏古风一点,会让人回忆起一些往事的歌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