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都是光头,为什么佛祖释迦牟尼却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如题所述

汉地佛教的出家僧人,男的俗称“和尚”,女的俗称“尼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光头。

作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徒子徒孙,正信的“和尚”和“尼姑”都严格遵守相沿的规矩:剃度——也就是,剃光头。

然而,细心的人一定发现一个问题:佛祖释迦牟尼本人,不仅没有剃度,而且还是一头黑发。此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等,这些菩萨的宝相,同样不是光头,而是一头黑发。这就奇怪了,难道是佛教戒律出问题了吗?

其实,释迦牟尼的确没有剃过光头,对他来说,剃不剃光头差别不大。

头发,俗谓“烦恼丝”,乃是象征人世间烦恼之物。古代文学作品中,每每以“青丝”代指头发,便暗含红尘俗世的意味。那么,斩断了三千烦恼丝,便是修行决心的象征。

但是,对佛陀来说,本就已经是觉悟之身,革囊众秽了然于胸,三千烦恼丝不起丝毫的烦恼,有与没有,无甚差别。

另一方面,佛陀有三十二种福德之异相,肉髻(头顶的“大包”)便是其中一相。佛陀在世时是明确反对偶像崇拜的,但佛陀灭度数百年后,僧俗信徒们逐渐将佛陀形象刻画出来,作为偶像进行崇拜。这时候,佛陀的形象主要依据佛经,佛经中有关于肉髻的记载,但如果是光头肉髻,实在没有美感。因此,无论从佛理还是从艺术上,佛陀的形象,都定格在了满头黑发的肉髻上。

那么,为什么普通僧人又要剃度呢?原因有二。

其一,如上所述,头发代表着烦恼,是“烦恼丝”,剃度之后,便象征着斩断烦恼丝,即使无法立即斩断,也有了彻底斩断烦恼丝的决心。

其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皆为可宝之物。出家之人,不是红尘俗客,于紫陌红尘不再眷恋,也不再因情(亲情、友情皆是)而牵累,故此,剃度乃是舍离红尘的象征。

这两样,便是剃度最关键的两大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佛教出家僧人,基本上都剃光头。

至于说,影视作品里渲染的“和尚”、“尼姑”头顶上的六个或九个点——就是戒疤——可不是剃度的本意。

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在汉地的出家人中,并不是大家头顶上都有戒疤的,而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地区的僧侣,更是不见有戒疤。说白了,头顶上烫戒疤,是汉地佛教徒特有的行为,也是元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因为和剃度的意义不同,其他地方的僧侣,也就没有这个特征了。

戒疤,其实是一种坚定修行的决心,表示自己不受外物干扰,一心向佛,因此才会用一种类似自残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决心。

事实上,有漏君以为,剃度一事已足够,戒疤嘛,大可不必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当时佛陀为一些弟子剃度,是为了以光头形象示人,以区别于古印度的其他教派。

私心想来,这个说法不靠谱。为什么呢?

佛陀向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如果是为了表示自己创立的教派有别于其他教派,作为创始人的佛陀本人,怎么会不剃度呢?如果剃度真的有此一层含义,后世的佛陀雕像中,为什么从未出现过佛陀光头的形象呢?

所以说,剃度一事,靠谱的解释主要就是上面所说的两样:斩断烦恼、别离红尘。

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