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场分布现状调查

如题所述

调查内容:查清垃圾场分布现状,包括垃圾场的位置、数量、堆填高(深)度、堆放时间、处置方式、占地情况(面积、土地种类、修复利用可能性等)、附近居民的反映;与附近居民点、地表水体、供水水源、旅游景观、重要设施等的距离。

一、调查方法

垃圾场分布现状的调查主要要求查明地点、场地大小、堆放量、堆放时间、占地面积等。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遥感与地面调查两种。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遥感解译调查——遥感调查垃圾场的分布状况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解译的内容有:工业、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的堆放状况,堆放点的分布,堆放点的面积、数量等。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较高,可达到3~10m的水平。一般道旁、沟渠、河畔、土石坑等分布的小垃圾堆能解译出来,更不用说大的垃圾处置场了。在正式开展调查之前,充分收集和分析资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资料收集与分析

除收集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外,还要收集、分析和研究所调查的城市过去的城市遥感工作,特别是固体废物堆放或处置遥感解译成果。这些资料的齐全程度直接关系到遥感调查工作。这步工作做好了,再开展遥感解译工作。

用于城市垃圾堆放状况调查的遥感技术主要由航空遥感及卫星遥感组成。下面分别介绍。

2.航空遥感技术[13]

(1)航空遥感像片判读解译。对航空遥感像片的判读解译,是根据像片上的影像特征——形状、大小、色调、纹形、布局和位置去识别目标和解译某种现象的。垃圾堆在像片上有逼真、清楚的影像。①形状特征。形状特征指地面物体外部轮廓的俯视图形在像片上所表现出的影像形状。影像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物的某些性质,所以形状特征是识别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②大小特征。大小特征是地物在像片上的影像尺寸,像片比例尺能明确给出地物大小的概念。③色调特征。色调特征是对黑白像片而言,是指物体辐射亮度在黑白像片上所表示出的由黑到白的各种不同深浅程度。不同的地物反映在像片上影像的色调不同。④纹形图案特征。细小地物在像片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所组成花纹图案的影像,称之为纹形图案特征。每种类型的地物在像片上都有本身纹形图案。⑤位置布局特征。位置布局特征是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空间位置配置关系在像片上的反映,在地面上的各种地物都有它存在的位置,并且与周围其他地物之间有某种联系。

根据航空遥感像片上的形状、大小、色调、纹形、位置布局等影像特征,初步确定以下几种情况为垃圾堆放场所:①在居民地及周围的空地处找出影像发白、发虚,与周围影像色调不一样,一般有小路连接并且小路到此终断,此处一般为生活垃圾或混合垃圾堆放处。②在远离居民地且较平坦处,在判读仪上观察有公路通往此处,其外围是围墙或隔离网,中间有高出的小山包,影像与周围其他地物不同,有明显的纹形特征,毛绒绒的,呈不规则形状。一边较陡,一边较缓,旁边有独立房和停车场。此处一般为正规的垃圾处理场、转运站等设施。③在影像上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大坑。坑里一般有水,坑壁较陡,周边较大,有通往大坑的道路。一边在坑沿上向坑中延伸,且影像发白,形状不规则。坑边有走动或停靠汽车。此处一般为垃圾填埋坑。

表2-1和表2-2分别为垃圾堆场在航片的天然彩色图像和彩红外图像上的解译标志。

表2-1 垃圾在航片天然彩色图像上的解译标志

(2)现场抽检。为了检查室内航片解译成果的可靠性,使之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北京市垃圾堆的分布状况,北京市环卫科研设计所与北京军区测绘大队组成联合检查验证小组,对北京市垃圾分布状况,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验证。各区验证情况见表2-3。

(3)体积和质量计算。随机抽样验证在4个近郊区进行,总抽样堆数165堆,错漏堆数5堆,错漏率为3%,错漏均在允许误差之内。引起错漏的原因,主要与车行道两旁种植的树覆盖有关。因此遥感解译成果质量是很高的。

体积计算公式:

城市垃圾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方法

表2-2 垃圾堆在航片彩红外图像上的解译标志

表2-3 抽样验证统计表

式中:V为垃圾堆体积(m3); A为垃圾堆平均厚度(m);f为垃圾堆面积(m2)。

公式中使用的A值、f值,是由参加现场检查、验证人员提供的测量值,由于量具和操作有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计算值只能作为参考。

质量计算公式:

式中:G为垃圾质量(t); Q为各类垃圾的密度(t/m3)。其中:生活垃圾密度0.5t/m3;建筑垃圾密度1.2t/m3;工业垃圾密度1.5t/m3;混合垃圾密度0.8t/m3

(4)调研结果。调查结果见表2-4、表2-5。在垃圾分布总数中,地面堆放663堆。填埋坑45个。地面堆放占地面积36~100m2的垃圾堆占多数。而填埋坑占地面积基本在3000m2以上。就垃圾类型而言,生活垃圾占大部分。

表2-4 按占地面积统计垃圾分布数量

表2-5 按垃圾类型统计垃圾分布数量

将调查结果在地理底图上,标出100m2以上垃圾分布点位,其中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堆放物或坑位按实地分布形状标出,小于100m2的堆放物只反映在统计表中。

(5)垃圾调查结果比较分析。1987年与1997年垃圾调查比较情况见表2-6、表2-7。

通过比较,结合垃圾分布图,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垃圾堆放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北京三环路以内已经没有垃圾堆。堆放总数已从1987年的2882堆下降到1997年的663堆,是1987年的23%;占地面积从1987年的456万m2,减少到1997的148万m2,只是1987年的32.5%。说明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已经明显改变。包围已明显变稀、变薄,并向外推移。②垃圾填坑现象严重,填埋的垃圾面积大于地面堆放的占地面积。此次调查,垃圾填埋坑45个,占地面积420万m2。从数量上来看,填埋坑数远远少于地面堆放的垃圾堆数,但填埋坑的占地面积,却大大超过地面堆放的占地面积,且填埋坑占地面积超过5万m2的占50%以上。从现场实地调查看,有些填埋坑启用时间并不长。由于1987年的调查中没有计算垃圾坑的面积,而1997年调查的是垃圾“坑”和“堆”,故得出垃圾占地总面积增加的结论。③垃圾占地情况不均匀。

表2-6 占地面积36m2以上的垃圾分布状况比较

表2-7 占地面积100m2以上的垃圾堆在各环路分布状况比较 (单位:个)

从1997年垃圾分布图可以看出,西北方向垃圾堆和垃圾填埋坑相对较少,西南方向垃圾堆和垃圾填埋坑比较集中。而且占地面积在3000m2以上的也相对集中。④垃圾由过去分散堆放,转为现在的集中堆放和大面积填埋,由地面堆放转为向坑中填埋,对地面水污染形成潜在危险。

3.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用于城市垃圾分布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工作步骤一般要经过遥感数据选用、数据处理、建立解译标志、解译、分析处理和编写成果报告等过程。作者以滹沱河流域石家庄段垃圾分布调查为例,来说明该过程。

(1)遥感数据选用。根据调查区已有的卫星遥感数据情况及调查任务要求,我们选用下列遥感数据。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MSS图像。MSS图像拥有4个波段,图像资料分胶片和计算机兼容磁带(CCT)两种,地面分辨率为79m,影像比例尺最大可达1:20万。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ETM图像。TM图像是当前地学遥感应用的重要航天资料,它拥有七个波段,地面分辨率为30m,影像比例尺一般为1:5万,可满足1:5万制图的需求。ETM图像为增强型TM图像,增加一个全色波段,地面分辨率为15m,可满足1:2.5万地质制图几何要求。

根据项目要求,本次遥感解译,20世纪70年代数据源采用陆地卫星MSS图像,时相为1976年11月15日;20世纪90年代数据源采用陆地卫星TM图像,时相为1993年10月19日;21世纪初数据源采用陆地卫星ETM图像,时相为2002年5月26日。虽然TM数据与ETM数据,年内时相相差五个月,由于此两时相一个为秋末,一个为春末夏初,对林草地的解译基本无影响;此工作区内水体主要由滹沱河、渠和人工湖泊等组成,滹沱河和渠中的水主要由当年的降雨量决定,而人工湖泊的水不受时相限制。在解译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三种图像时相基本能够满足项目的解译精度要求。数据源及解译要求见表2-8。

表2-8 数据源及解译要求一览表

(2)数据处理。获得的原始遥感数据是分幅和分波段的数据,它们存在着空间误差、光谱差异,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几何校正、图像镶嵌和光谱校正。同时为了提取水土生态环境演变专题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波段彩色合成、数据融合、影像增强、区域信息、植被信息提取分类和GIS复合等处理工作。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路线如图2-1所示。

图2-1 遥感数据处理技术路线

(3)建立解译标志。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调查地面垃圾,不仅需要建立垃圾堆(场)的解译标志,为了便于在众多的生态地质要素中识别出垃圾堆(场),也需要建立其他生态要素解译标志。包括垃圾堆(场)在内的生态地质要素解译标志,主要根据遥感影像图上的色、影、形、纹等特征来建立。此次解译要素主要有地表水、林草地、农业用地、山地、河道沙化地、湿地、垃圾、居民地等。其在三种遥感数据上的基本解译标志如彩图1所示。

(4)垃圾解译。卫星数据不同,其在影像上的具体表示也不同,其主要影像特征如下:①MSS卫星数据:由于MSS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且20世纪70年代垃圾堆放也并未形成较大规模,因此,在MSS卫星数据解译过程中未细化出垃圾。②TM卫星数据:垃圾在此卫星影像上呈现蓝灰色调和淡紫红色调,由于堆积成分复杂,所以色调不均匀,色调影纹给人胶状的感觉。仅对较大面积垃圾进行解译。③ETM卫星数据:垃圾在此卫星影像上呈现黑色调、蓝灰色调、紫红色调和暗紫色调,由于堆积成分复杂,所以表现出的色调也多样,且色调不均匀,色调影纹给人胶状的感觉。

(5)解译结果。通过上述工作步骤,解译出区内垃圾堆放概况为:TM和ETM数据上能解译出较大面积的垃圾堆,TM数据上解译垃圾点13个,总面积1.020 km2; ETM数据上解译垃圾点34个,总面积1.458 km2。总体来说城市集约化的增强以及工业的发展,各种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不断增加,亟待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案出台,对其治理。这些解译结果如彩图21、彩图22所示。

4.野外实地调查验证

(1)验证必要性。不管是航空遥感或是卫星遥感解译,尽管建立了解译标志,但由于地面地物影像特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别是相当多的城市垃圾都采用填坑或填埋在低洼地带,使用期满的场地都用土进行不同程度的覆盖,或者是长满了植物,或者由于影像图分辨率不高,小型垃圾场不能显现,或者三者兼而有之。因此在航片或卫片上不能准确地显现(彩图2、彩图3)。为准确可靠,在室内像片解译的基础上,必须进行野外像片调绘和野外作业控制测量。

(2)具体操作。野外作业人员持像片和地图至现场。根据影像与实地比较逐一对照检查,准确记录其各项内容。对像片解译中遗漏的,多查多问,然后进行补绘。

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主要用像片影像划定其范围,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其占地面积、厚度及类型。对小型垃圾堆,由于地面分辨率不高,以野外作业调查为主。用皮尺测量其占地面积和厚度,保证各项记录的准确性。

二、地面调查

标准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在近十几年才有的,数量上很少。而非标准的垃圾场占绝大多数,一般都随意或简单地堆放在沟壑、沟渠、河床、采石砂坑、低洼的荒地等负地形中,且不少经过了掩埋,之上长满了植物或建了房屋等。这种负地形中经过掩埋,其上长满植被或建了房的垃圾场,别说卫星或飞机上采集不了真实信息,调查人员若没有经验,地面调查时也未必查出来。

在北京周围所做的面积为2000 km2的同一范围内,地面调查查出176个,而卫星遥感查出大小相同的垃圾场仅61个,仅为地面查出的1/3多些。

不仅遥感调查结果验证需要地面调查,垃圾场对环境影响调查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垃圾场附近地表水、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及水、土等样品的采集等,都需要进行地面调查。这里仅叙述垃圾分布状况的地面调查,内容仅涉及查明垃圾场的地点、大小、堆放量、堆放时间等,其他内容的调查将在下列相应内容中做对应叙述。

垃圾的地面调查与一般地质地面测量在路线布置、调查方法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主要包括走访与咨询、路线部署和实地调查等三方面。

(一)走访与咨询

如果在地面调查开展之前已经做了遥感解译调查,对垃圾堆放场或处置场已有相当的掌握,那么,对走访与咨询工作依赖性相对降低。否则,一定要做好这步工作。

为顺利开展地面调查,之前要先进行走访与咨询,对象是环卫、环保、市政等部门的相关工作者。若过去该城市已开展过城市垃圾分布状况调查,包括实地和遥感调查等类似工作,且已收集和掌握到的资料比较齐全,我们能对城市垃圾的分布范围、垃圾场的地点等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那么地面调查路线及工作部署就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调查效果将事半功倍。

当然,做过垃圾场分布的遥感调查或地面调查的城市一般是大城市,数量并不多,多数城市都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一般的环卫部门都大体对所清运的垃圾堆放地方等情况有些掌握,他们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大体情况。这对路线部署和地面调查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有用的。

(二)路线部署

城市垃圾场地分布一般在城乡结合部位、道旁、沟边、河畔、土石坑中、山谷里、低洼的荒地和废地里,与一般的地质现象规律不同。城市垃圾的调查路线部署,与一般地质调查路线部署差别很大,因此,不能按照1:10万或1:5万或其他比例尺环境地质等调查规范执行,不执行严格的调查点密度控制。但需要调查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部署工作。路线部署要遵循下列原则:

1.重要地带重点布置的原则

重要地带为城乡结合部位的道旁、沟边、河畔、土石坑中、山谷里、低洼的荒地和废地里,或其他有资料显示的地方。

2.尽量不重复原则

一般地说,路线重复降低工作效率,不允许无意义的重复。但城市垃圾的调查免不了重复。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许多城市垃圾场常常被填埋,或上面建了建筑物,或用土覆盖后又重新种植,即使从旁路过,也往往不易发现,因此,常常遗漏,发现后免不了要再次到达调查。二是许多堆放垃圾的地方是盲道,调查车不得不返回。

3.灵活变更的原则

在垃圾的调查过程中,往往在垃圾场地询问拾荒者,能够提供垃圾场所在位置方面大量而准确的信息。常常会根据他们提供的情况,不断地改变调查路线。

(三)实地调查

1.隐蔽垃圾场的识别标志

裸露的垃圾堆放场或大型填埋场,识别起来都比较容易。但有许多小型垃圾堆放场或简便填埋场,由于土的填埋、掩埋、植物覆盖或其上建起了房屋,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是垃圾场,难于识别。但只要用心观察,会发现垃圾场的存在有其特殊标志。总结如下:

(1)塑料彩旗飘飘(彩图4、彩图5)。由于塑料薄膜不被回收,所以垃圾场附近地上、房屋建筑物上、树上、草上等等,到处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塑料薄膜。因此,如果你看见了,不管有多远,寻物而去,准能找到垃圾场。

(2)气味。众所周知,垃圾处置场放出的气体由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等组成,其中硫化氢、氨气的味道比较特别,这种味道要是异常浓烈,便是垃圾场存在的重要标识,表明附近存在垃圾。

(3)苍蝇聚集。大量的苍蝇集中在某一地面上空飞舞或聚集在某一凸形土堡等地物上,这样的地方很可能存在垃圾场。

(4)垃圾车行踪。装满垃圾的垃圾运输车是带你去垃圾场的最好向导,跟着它,准能找到垃圾场。

(5)鸟类集聚(彩图6)。有一些鸟类(如苍鸬和乌鸦)喜欢垃圾作为食物,它们成群的在垃圾堆上来觅食。这样的鸟集聚的地方,存在垃圾场的可能性大。

(6)来源不明的污水(彩图7、彩图8)。在一些荒地或其他垃圾可能倾倒的地方,如果有来源不明的污水、臭水排出,很有可能附近有垃圾场存在,应注意寻找。

(7)荒地中有孤零建筑。在一片比较荒凉的地里,可能为一座或几间简易小房,也可能是看起来比较破损的围墙,其中围起来的一片荒芜的空地很可能就是已填满垃圾而掩埋了的垃圾场。

(8)拾荒者聚居地(彩图9、彩图10)。拾荒者靠捡垃圾为生,其主要工作场所为垃圾场,他们中的部分居住在垃圾旁边或垃圾场上的简易小房里。小房的建筑材料多数是垃圾场上拾到的木材、塑料、编织带等,容易识别。

(9)荒地中丛生的杂草(彩图11、彩图12)。良田里有一片长满杂草且隆起的荒地,很可能就是使用期满的垃圾场。

(10)撒落有垃圾的道路。专门的垃圾清运车不会把垃圾撒落在到上,这种运输车一般只把垃圾运往正式的填埋场。但由于垃圾倾倒者为减少成本、逃避交费等种种原因,他们不把垃圾运往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而是运往那些不付费用或少付费用的地方堆放。运输这种垃圾的车,一般不是正规的垃圾运输车,以货运卡车居多,因此,经常在路上或两旁撒落垃圾,甚至在道路两侧的树木、建筑物、电线等上面,会挂有许多塑料薄膜。沿着这样的道路,一般能找到垃圾场。

(11)地形图上的标志——垃圾场、砖瓦厂、采石或采砂场。地形图在测量成图的时候,一般时间都比较早。那时候标注的垃圾场,很可能已填埋,或者在上面建了建筑(如北京天通苑居住区),在地表已看不出,要认真询问当地人,才能识别这种地方的垃圾场。过去的砖瓦厂、采石或采砂场到现在多数已废弃,遗留下来的废土坑、石坑和砂坑非常可能成为倾倒垃圾的地方。以地形图标注为向导,再仔细询问,便可找到垃圾场。

(12)平地上隆起的小土山(彩图13、彩图14)。这种小土山极有可能是近几年刚堆积的建筑垃圾或其与生活垃圾的混合垃圾堆。见到它,仔细去勘察和分析,便可以确定。

只要灵活用好上述标志或者它们的组合,在野外就容易找到垃圾场,为进一步开展垃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奠定基础。

2.垃圾场调查内容

对于某个垃圾场,调查内容包括垃圾场具体位置、处置垃圾的种类、地表环境条件(附近地表水及其相互关系、附近居民点及其用水情况)、垃圾淋滤液状况、垃圾场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地层及其结构、岩性、地下水及其流向)、垃圾场对地质环境影响等。

3.垃圾场现场调查的手段

野外现场调查需要进行定位,取水样、土样,并进行地下水位与流向等测量,所涉及到的工具除越野汽车外,还包括地质三件宝(罗盘、卷尺或皮尺、铁锤)、定位仪GPS、数码相机、测量标竿、记录本与笔、刀具、洛阳铲、地下水位计、野外水质分析仪等。

各种调查手段的使用将在下文中逐渐述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