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孩子,是不是人生的遗憾?-

如题所述

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里,丁克族是一群特别潇洒的人。

芝芝结婚后,一直没要孩子,她经常听到这样的劝说:

“你们不要孩子,现在是潇洒了,以后老了怎么办?”

年轻时,芝芝很不屑:

“养孩子就是为了给自己养老,真是自私!”

可过了40岁生日的她,最近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没有孩子,是不是人生的遗憾?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生育孩子,但除了生育孩子,有一部分人还有别的追求,

比如追求事业,追求名望,还有人追求人生的体验和完整。

由于人的追求存在差异性,所以 没有孩子是不是人生的遗憾,也不能一概而论。

我有一个亲戚,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也是第一批丁克族,当年因为忙于追求事业,最后放弃了要孩子。

现在他们老两口见到我们的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

偶尔他们也会开玩笑:“小家伙这么可爱,多生两个吧。”

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年轻时的事业多么成功、人生多么辉煌,到了晚年后,最牵挂的人往往还是自己的儿女。

儿女会是老年时生活的希望、心灵的慰藉。 护工护理得再好,也不会像自己的儿女那样对自己饱含深情,这种血脉相连的爱是永远割不断的。

所以,没有孩子,会不会成为人生的遗憾,还是要 放到晚年来看

比如铁定要丁克的家庭,年轻时,他们会觉得没有孩子,两个人也可以很幸福。

他们会把自己的追求、价值用在除孩子以外的事情上。

但是到了晚年,也有不少人会透露出没有孩子的遗憾。

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 还是希望能丰富人生的体验,让自己活着的一生更完整。

而生养孩子,就是丰富人生旅途最有效的途径。

电视剧《心居》中,有个张老太太,都80岁了,有天在聊天时,说自己忘记吃助孕药了。

因为张老太太得了老年痴呆,由于年轻时没有孕育孩子,没有孩子也成了她一生的执念。

对一些夫妻而言,怀孕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而对另一些夫妻而言,怀孕没那么简单。

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联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

我国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已攀升到12.5%-15%左右,患者人数超过4000万,即每10对夫妇中,就有1 对有不孕不育问题。

对于一些想要孩子的家庭,没有孩子对他们而言,会成为一种遗憾,有可能是一生的遗憾。

我身边有一位妈妈,备孕5年没有结果,不得不求助于试管技术,但是已经好几年了,还是没有成功。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欲望也越发的强烈。

朋友芝芝之所以拒绝要孩子,是因为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暴力的家庭里。

凭着聪明好学,逃离了那个家,但结婚后,她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延续父母的养育方式。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在其“人格发展阶段论”中讨论了成年期(25-65岁)的发展任务——“ 生育对自我专注”。

那些前面阶段发展顺利的人,通常过得幸福且充实。

他们在承担 社会 工作的同时,也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衍和养育,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埃里克森认为,生育感蕴含“生”和“育”两层含义, 一个人可以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只要能够关心教育,指导别人的孩子,也同样具有生育感。

而一个没有生育感的人,是一种人格障碍,他们往往是过于关注自我,他的 人格是贫乏和停滞,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所以,如果因为生理或其它客观原因,最后不得不丁克的家庭,即使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会去关心亲戚、朋友的孩子,所以对他们而言,不会执着于没有孩子。

要不要孩子,和结不结婚一样,是个人的选择和自由,不论怎么选都值得尊重。

我一直觉得, 做父母虽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绝对是一件能激发你潜能的事情。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了孩子、养育他们长大,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也才知道自己是如此的重要,能够被一个人那么地需要;

更没想到自己是如此的强大,拥有超强的忍耐力和包容度。

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从他那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有着各种缺点,但依旧不失可爱的一个真实的人类。

有孩子会增加额外的负担、痛苦和责任,但养育孩子带来的甜蜜、喜悦和欣慰也是幸福的源泉。

是他们丰富了父母对生命的体验,激发了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

丁克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潇洒,其实也并没那么坚强。而对于还想要孩子的丁克族,在能要的时候就勇敢要吧。

生孩子可能会后悔,但是不生可能更后悔。

希望在生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的前半段能“不犹豫”、后半段都能“不后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