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女人裹脚吗?!

如题所述

裹脚的。清代旗人,由于他们的祖上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缘故,女子是不缠足的,并认为给女子缠足是一种鄙俗,所以在顺治二年(1645年)便下诏禁止;至康熙元年(1662年)又诏禁女子缠足,“违者罪其父母”。但是, 风俗习惯不是只靠行政命令就能禁止得了的,女子缠足还是相当泛滥,而且矛盾和纠纷也很多。

康熙七年(1668年)有大臣叫王熙的遂上奏免其禁,于是不但民间又可公然缠足了,而且旗人女子也纷纷仿效。到乾隆时多次降旨严责,不许旗人女子缠足,但汉人却越来越“小脚狂”,然而后来也控制不住了,女子缠足之风就更泛滥了。

扩展资料

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却始终是一个谜。

考古中发现至今年代最早的,缠足鞋文物为南宋。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双女鞋,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

中国很早就有不同于世俗赞扬缠足的有识之士提出不同见解,但成效不大。

宋代车若水在其《脚气集》里对此提出质疑:“夫人缠足,不知始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柬,不知何用?”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满族妇女不缠足,于是视汉人缠足为罪行,多次下令禁止女子缠足。崇德三年(公元1638),清太宗皇太极下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违令者重治其罪。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

顺治二年(1645),朝廷下诏,所生女子禁缠足。

顺治十七年,又进一步严令,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

孝庄太后也曾下谕旨:“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而且,这一谕旨被悬挂在清宫的神武门内,浩然醒目。

康熙元年(1662),玄烨皇帝下诏,“禁妇女缠足,违者罪其父母家长。”(见《菽园赘谈》)女子如违法缠足,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兵民之家,交刑部处置。情节严重者责四十大板,流徙十年。

到公元1668年(康熙七年)有大臣上奏说,这规定太严苛,只好作罢改为规劝。

民间妇女,遂再度恢复了缠足习俗,关内的满族妇女也有不少效法者。乾隆皇帝后来又多次降旨严禁缠足,但他的禁令只煞住满族妇女的缠足之风,汉族民间女子依然缠足如故。

与此同时,女子缠足,虽也同样为清廷下令停止,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在清代,缠足常被认为是对抗满人意识的一种表现,也正因此,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

虽然满清统治者对缠足极为厌恶,但是汉族缠足女子因为身体的原因,走起路来比较慢,再加上不同于旗女的艳丽服饰,所以汉族缠足女性倍感娇柔,看上去更加婀娜多姿。引起了清廷宫中女子的热爱,奈何碍于清廷祖训(缠足女子入宫者,斩),于是制造出了一种花盆底鞋(旗鞋)效仿缠足。

清朝中後期的太平天国,首先开始推行反缠足,但最後未能成功。

光绪九年(1883)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女儿(康同薇)到了缠足的年龄后拒绝为其缠足,希望家乡人放弃缠足陋习,却在家乡受到很大排挤。但他仍坚持不给女儿们缠足,成为近代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此后,康有为的女儿还曾陪他到西方游历考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康有为向光绪帝上《请禁止妇女缠足折》,折中申明:“从国家法度讲,缠足是对无罪女子滥用刑罚;从家庭关系讲,有伤父母对女儿的慈爱;从人体卫生讲,造成了不该有的病态;从民族利益讲,削弱了种族。”他的深刻分析和慷慨陈词,说服和感动了光绪皇帝,

1898年8月13日,光绪帝谕令各省督抚劝导地方禁止妇女缠足。清末的禁缠足法令大多不是针对成年妇女,而是以幼女及将出生者为主要关注对象,是一场着眼于未来的身体解放。

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1899年12月),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天足会--这是一个禁止妇女缠足,提倡妇女放足的民间社团组织,并出版《天足会报》,广为宣传呼吁,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发展迅速。

1902年,清廷再次发出上谕,劝戒缠足。

参考资料

裹脚(旧时陋习)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4
清朝时汉人女子需要裹脚,满族女子私下也裹小脚。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缠足之风已根深蒂固,到公元1668年(康熙七年)只好罢禁。也正因为此,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
与此同时,女子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关注。这一时期,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
满族八旗女子发明了一种不同于汉族三寸金莲的缠足方式,把脚缠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条儿’。”据说光绪中叶最盛行时,八旗女子几乎无人不缠。“刀条儿”不求四趾曲折,不成弓形,且在女子十五六岁时缠,一般五寸左右。痛苦较汉族女子的“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要小得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