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如题所述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
1、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2、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3、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4、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5、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6、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以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所以人口承载能力东部比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便利的交通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我国人口分布一般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东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43%,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4%左右,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7%,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6%左右,即有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随海高度的增加人口密度呈阶梯递减的趋势,而这种趋势还正在加强。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
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中部地区人口次之,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现今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纬20~60°地区;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区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内地区虽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30%。
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
中纬度地带居民多定居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只有部分热带国家利用气温垂直递减的规律,选择一二千米以上的高原或山间定居。干燥气候和湿热气候都有碍于人口分布,随着科技与医学的进步,湿热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在克服,但干旱的环境仍然是人口活动的重大障碍。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地理框架,而人口分布的格局则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是压倒一切的生产部门,人口分布表现为土地依存型或农牧业依存型,相对分散而均衡,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常常集中大量人口。
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主要包括
人口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东南多西北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中国民族居住特点是小聚居大杂居。
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处于家庭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及社会关系之中,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同人口发展过程相关。
造成人口过多的原因:
1、经济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农业生产水平长时间发展较低,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大,因此,农村人口增长率较高。
2、政策因素:建国初期,国家缺乏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且在一定时间内鼓励生育,导致人口猛增。
3、思想观念:受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影响,以“传宗接代”为目标而生育,进而导致人口增加;长时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产生了“养儿防老”思想,对人口增加产生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