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的?

没有谁发明世界地图吧,只有绘制世界地图

一张最早由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最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被公之于众。专家认为,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地图发展史和世界地图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新发现的民办地图是清朝官员叶子佩(字圭绶)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0月下旬绘制的,咸丰辛亥(1851年)重刻,地图边缘有“万国大地全图”的篆书名称。
这张绘于清代的世界地图为8条幅挂屏,卷轴装。每条幅长130厘米、宽28厘米。一至四条幅为北半球,五到八条幅为南半球,图廓为圆形。地图采用了等距极图法绘制而成,即以南北两极为中心、赤道为边、将全图分成南北两半球。北半球对于北极而言称之为北,注有“北”字;对于赤道而言称之为南,注有“南”字。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地图经线以京师(北京)为中度,起于东而终于西。经纬交织形成梯形网格,每经纬一度为一格。专家认为,这张图制图严谨,考证详诚,地图象形符号十分贴切,山、水、城市等非常规范,对以前中外地图中的疏谬多有纠正,对近400条地名做有详细注释,是中国地图史上注释最多的世界地图。
中国测绘和应用地图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目前已知的中国较早的世界地图是该图提到的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人利马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和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比利时人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除这2部世界地图外,至今没有发现有中国人绘制世界地图的记载和史料。

还有说法是
公元391年,狂热的基督徒对文化进行了堪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将当时世界最大的知识储藏处亚历山大图书馆夷为平地。在随后的1000年里,地球的真实地理情况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结果耶路撒冷成了世界的中心,亚洲成了食肉兀鹫的产地。
直到16世纪,地图绘制才重新步入正轨。新一代绘制员根据探险家和数学知识的发展绘制了一批地图。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佛兰德博学家热拉尔·德·克雷默绘制的地图。他的拉丁名字是格拉尔杜斯·墨卡托,意思就是“商人”。
墨卡托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地图上。尼古拉斯·克兰的《墨卡托》一书以详实而引人入胜的细节讲述了墨卡托的故事。
墨卡托1512年出生在佛兰德(今为比利时),儿时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经历了席卷欧洲的社会和宗教大动荡。墨卡托18岁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他把名字改成了拉丁文,进入卢万大学读书。他最初想成为哲学家,但很快就认识到那不是致富的途径。他发现人们对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学了数学。1569年,墨卡托以“墨卡托投影法”为基础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然而这仅仅是墨卡托掀起的地图绘制革命的开始。在他看来,地理不仅是确定城市和河流的位置,它还是掌握世界政治时局的途径。墨卡托创造了“地图册”(atlas,这个词也是他杜撰的)的概念,并且第一次在地图上标明磁方位角。

http://baike.baidu.com/view/499135.htm百度百科中有,你看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064.html

地图简史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现在
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 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存于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 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图01-02)。图的中心是用苏 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城中渠将尼普尔 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 ,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 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

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山图。

� 我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 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 》 。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我国图书之起源。传世文献《周 礼》中有17处关于图的记载,图又与周官中14种官职相关联,如“天官冢宰·司书”“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 安 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 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地官司徒·土训”“掌通地图,以 诏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夏官司马·司险 ” “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 之 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 谷六畜之数要”。1954年6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铜器“ 宜侯矢�”底内刻铸的120字铭文有两处谈到地图,即“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 ”。该 文记载周康王根据这两幅地图到了宜地,举行纳土封侯的册命仪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立(位)于宜,内(纳)土,南乡(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据考证,该图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 ,我国西周时期已有土地图、军事图、政区图等多种地图,并在战争、行管、交通、税 赋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应用。这些地图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具有了确切的科学概 念。只可惜我国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些地图实物,有待地下考古的发现。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365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8
是在西班牙发现的,刻在石头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西班牙考古学家发现,我们的祖先在使用地图方面与我们没有什么差异。在西班牙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洞穴内,他们发现了据信年代最为久远的西欧地图。地图被蚀刻在一块手掌大小距今1.366万年的石块上,可能出自马格德林时期的猎人-采集者之手。这可能是已经发现的距今最早的地图了。
据悉,这块石头是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的皮拉尔·乌特里拉领导的一支考古小组于1994年发现的。经过长达15年的研究,他们最终揭开了刻在上面的线条之谜。石块上的刻线似乎代表附近的一座高山、河流、池塘以及灌木丛林地。除此之外,石块上还刻有仍然可以辨认的动物轮廓,其中包括一些驯鹿、一只牡鹿以及一些野山羊。
乌特里拉等人在《人类进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指出:“所有这些刻线应该是有关洞穴周围地区的一张草图或者一张简单地图。这可能是为不久后的打猎制定的计划,又或者是在讲述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故事。”
考古学家是在名为“阿巴恩特兹·拉米佐罗”的洞穴内发现这块砂岩的。过去的时候,人们一直认为这个洞穴是女妖拉弥亚(人首蛇身的女怪)或者传说中长着鸟腿的林中仙女的家。对于古代狩猎者来说,洞穴所在位置具有很高的战略性。站在洞穴内,他们能够俯视下方的峡谷,观察峡谷内吃草的动物动向。
他们在论文中写道:“石块上的刻线似乎复制了一条河流蜿蜒的行进路线。河流在A面上方穿过,附近两座山的两条支流也汇入其中。其中一组刻线指的应该是能够从洞穴内看到的一座山(圣格里高利山),山坡上刻有野山羊群轮廓。拉米佐罗前方峡谷的两侧也被标注出来,这些地区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据考古小组推测,石块上的圆圈代表被河水冲刷的平坦地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