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的主要航天任务是什么?

如题所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以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而载入史册。其主要任务有哪些?在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神七”升空前夕,记者在地处戈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了正在组织“神七”任务准备工作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以下简称周)。“神七”肩负三大使命

  记者:此次“神七”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周:神舟七号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首次飞行,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飞行任务”,为未来建立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神七”任务肩负着三大使命,即进行我国首次出舱活动,突破出舱活动技术;首次满载3名航天员,完成3人多天飞行任务;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神七”任务中安排的科学和技术试验,包括“天链一号”中继卫星数据传输中继试验、释放伴飞小卫星等。其中中继卫星数据传输中继试验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我国已经在轨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与飞船、地面间的通信链路。这项试验的成功,将大大提高我国未来中低道轨道航天器的测控覆盖能力。

  此外,还将释放伴随飞船轨道舱飞行的小卫星,进行两颗卫星相对运动的轨道测量、预报和控制,为未来交会对接地面导引、控制积累经验,推动小卫星技术发展。出舱活动是最大亮点

  记者:“神七”任务的出舱活动备受关注。出舱活动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周:毫无疑问,出舱活动是“神七”任务的最大亮点,神舟七号将进行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我们知道,人在太空中可以发挥自动化机器无法替代的作用。突破了出舱技术,人就可以在飞行器外从事组装、维修工作,从事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所以,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再进一步,就是突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掌握了发射入轨、安全返回、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这些技术,我们就可以从事更大规模和可持续的载人航天活动。发射时间为何定在9月下旬

  记者:神舟飞船前两次发射都是在10月中旬,这次“神七”任务的发射窗口为什么选在9月下旬?

  周:选定发射时间有几个考虑:一是不能冲击奥运会,而10月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又较多,“神七”与这些大事应当稍稍错开。这是大的方面考虑。

  从技术层面来讲,“神七”任务中,航天员出舱活动应尽量在阳照面,这样既有利于确保出舱安全,下传的图像也会更加清晰。另外,“神七”返回着陆的时候,也要尽量在白天。“十一”以后,特别是10月中旬以后发射,返回时天就黑了,发射窗口也很窄,不利于发射和回收。此外,在秋分前后发射,对卫星通信也有不利影响。综合各种因素,特别是任务准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射窗口时间为9月25号到30号,发射窗口前沿是晚上9点10分左右,着陆时间为下午5点40分左右。神舟七号飞船有哪些改进

  记者:神舟七号飞船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和国外相比水平怎么样?

  周:为了出舱活动的需要,神舟七号飞船把轨道舱改成气闸舱,除此之外,基本与神舟六号是一样的。具体说来,由于神舟七号的轨道舱取消了以往的留轨功能,所以轨道舱相应取消了原有的留轨飞行用电源、测控、推进、控制等设备。同时,增加了舱内气体的泄压、复压功能和出舱活动支持功能,舱门也进行了扩大和更改,使得轨道舱具有气闸舱的功能。航天员将着国产舱外服出舱

  记者:“神六”任务结束后,当时的总设计师王永志表示,我国将在两年内发射“神七”。现在已经过去3年了。神舟七号在技术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周:之所以推迟了1年,原因在于我们下决心研制自己的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的关键装备,技术含量非常高,目前只有美俄两国能够独立研制。我国只用了3年多时间就研制出了我们自己的舱外航天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速度,比国际上通常认为合理的研制周期要短得多。全国人民希望中国航天员穿着中国自己的舱外服在太空行走。我们不仅研制出来了,而且其可靠性很高,可以确保安全稳妥、万无一失。中国人必将在宇宙中飞得更远

  记者:“神七”任务之后,中国航天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突破,让中国人在宇宙中飞得更远?

  周:完成出舱活动之后,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航天器交会对接,就是使两个航天器在空间实现交会和机械连接,航天员可以在两个航天器之间转移,可以把货物转移到在轨运行的航天器里。这样,我们就具备了运行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基本技术。

  届时,我国就可以建立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供人长期在轨飞行。飞船可以把人和货物送上空间站,然后返回地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可持续的、较大规模的载人航天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6
军事用途吧,可以作为太空攻击
还有是为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准备
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第2个回答  2021-10-18
任务目的
神舟七号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按计划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飞行数据终计划等空间科学技术实验 。

任务特点
1、技术跨度大,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飞船其他舱的吸附压,载人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等的研制。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
2、任务风险大。本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这两个风险高度的出舱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主要表现是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的顺序很难在地面进行完全全过程的真实的模拟训练。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此外,这一次也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载三个人的满负荷的飞行,这些都增加了飞行任务的风险。
3、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这次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要在轨对舱外服务进行组装测试;在失重环境中操作时间长,强度大,自主性强,与前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的操作相比有质的差别;因此可以说航天员的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这次的任务成败。
4、实施难度大。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要求,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飞船进行了227项的变化,火箭进行了36项;必须确保舱外航天服和飞船其擦藏的安全可靠,航天员的各项操作要准确无误,测控通信要连续地稳定,飞行控制要及时准确;其对航天员的素质,对飞行产品,对地面支持保和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参试系统庞大。神舟七号任务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阶段的测控的连续,增加了测控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并首次进行了中计飞行的数据传输实验,构成了陆海空天的立体参试体系。飞船测控和航天员的搜救就动用了9艘船舶,30多架飞机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