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和尚又错脱也。" "错脱" 是什么意思?

哲宗问右珰陈衍: "苏轼衬朝章者, 何衣?"
衍对曰: "是道衣。" 哲宗笑之。
及谪英州,云居佛印遣书追至南昌,东坡不
复答书,
引纸大书曰:"戒和尚又错脱也。"
后七年,
复官, 归自海南,监玉局观,
作偈戏答僧曰:
"恶业相纒册八年, 常
行八棒十三禅。
却着衲衣归玉局,自疑身是五通仙。"

请问:“戒和尚又错脱也” 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知道苏轼认为他自己前生是戒和尚。我就是不知道“错脱”是什么意思。 有人翻成“凿脱了”但我也不懂。

(上次有人回答说:错脱指弄错说漏
但是这个跟苏轼有什么关系?)

我需要很多人的意见!

谢谢

[请问:“戒和尚又错脱也” 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知道苏轼认为他自己前生是戒和尚。我就是不知道“错脱”是什么意思。 有人翻成“凿脱了”但我也不懂。]

哈哈,你不懂很正常,他们的解释都没沾上边,因为这里的这个词“错脱”不是什么古汉语词汇,而是四川民间的方言土话,意为错过了(现在仍在使用)。苏轼这么说是有时代背景的,苏轼于元皊8年(1093)9月出知定州。在苏轼知定州期间,朝廷政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御史赵挺之等又搬出苏轼所撰的贬斥吕惠卿的敕文,弹劾他“诽谤先帝”。 于是,哲宗于绍圣元年4月把苏轼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苏轼在《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中感叹道: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哲宗不久前还曾派人到定州“赐日历”,“赐衣袄”给他;而现在却突然受到“落两职,降一官”(“分职”)的惩处而被远谪英州。苏轼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本来哲宗已经对他恢复了好感,这使他觉得自己有机会在政坛上东山再起了,谁知到又遭到小人陷害,被贬英州,这使得他大为懊恼,认为自己错过了入主北宋政坛,拨乱反正的最佳机会,说出“戒和尚又错脱也”这种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戒和尚也是《冷斋》作者说出来的,《冷斋夜话》载:就在苏东坡来到高安的前一天,苏辙做了一个奇梦,梦见与当地的云庵和尚及一个圣寿寺的聪慧禅师一起去迎接一个前辈高僧――五祖戒禅师;离奇在于:当天与聪慧禅师、云庵和尚一交流梦境,竟然聪慧禅师以及云庵和尚当夜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三人一夜同梦,还不离奇?更离奇的事情出现了:三人大奇之时,苏东坡的书信到了,说现在已经来到奉新城,不日即可相见也!于是三人一俗两僧在城南建山寺迎接了苏东坡,当三人把这种奇特现象告诉东坡之后,大奇的苏东坡说出了更为不可思议的事情:苏东坡八九岁时曾多次做梦自己是个和尚,又听老妈说过,是梦见一个独眼和尚来家……才怀孕的!聪慧禅师大惊失色:“五祖戒禅师就是瞎了一只眼啊!陕右人,晚年来到高安,现在圆寂五十年了。”这下该四个人同时大惊大奇了:苏东坡今年刚好四十九周岁,这东坡不是五祖戒禅师转世还能是哪位仙人?笔记最后记载:从此苏东坡一概和尚穿着,再没换穿过其它名牌服装,并且后来还作偈一首:
恶业相缠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 今著衲衣归玉局,可怜化作五通仙。 这记载没有推敲的必要,纯属杜撰。苏东坡何曾没穿过其它衣着?要说没着过和尚服饰倒还有可能。日后苏东坡被晋升为三品大员,成天上朝办公,还能一身袈裟伴君王?实际上,据载,就是出城八里来迎接东坡的也不是什么和尚、禅师,而是苏东坡的三个侄子,不管怎么说,久别的兄弟终于团聚了。

【八棒】是指临济宗的八棒一触令支玄棒:三山来云:如宗师置下一令,学人不知中回避,触犯当头,支离玄旨,宗师便打,此是罚棒。二接机从正棒:三山来云:如宗师应接学人,顺其来机,当打而打,谓之从正,此不在赏罚之类。三靠玄伤正棒:三山来云:如学来见,宗师专务奇特造作,倚靠玄妙,反伤正理,宗师直下便打,不肯放过,此亦是罚棒。四印顺宗旨棒:三山来云:如学人相见,宗师拈示宗旨,彼能领会,答得相应,宗师便打,此时印证来机,名为赏棒。五邓验虚实棒:三山来山:如学人才到,宗师便打,或进有语名,宗师亦打。此是辨验学人虚实,看他有见无见,亦不在赏罚之类。六盲枷瞎棒:三山来云:如宗师接待学人,不辨学人来机,一味乱打,眼里无珠,谓之盲瞎。上师家之赤,不干学人事。七苦责愚痴棒:三山赤云:如学人于此事不会分晓,其资质见地十分痴愚,不堪策进,宗师勉强打了,是谓苦责愚痴,亦不在赏罚之类。八扫除凡圣棒三山来云:如宗师家接待往来,不落廉纤,不容拟议,将彼凡情圣解,一并扫除,道得也打,道不得也打,道得道不得也打,直令学人断却命根,不存枝叶,乃上上提持,八棒之用,得最妙者,此则名为正棒。可见[当头棒喝]也是有规矩,不是随便乱来的。

【十三禅】这里的十三禅,即指色界的十三禅天,也指修禅的十三重境界。

【玉局】玉局观,在四川成才县城南,《寰宇记》内有玉局坛,张道陵得道之所。《舆地纪胜》“昔老君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床自地自出,老子升座说南斗经,既去而座隐入地中,因成涸穴,故以玉局为名,苏轼提举玉局观,即此。”明统志谓观在城北二十里,盖明初另建,非故址也。

【五通仙】 (杂语)谓得五神通之仙人也。天竺外道修有漏禅定而得五通者多。独极三乘之证果者。于五通之上,得漏尽通(尽断烦恼),而具六通。维摩经不思议品曰:‘或现离淫欲,为五通仙人。五通指修四根本静虑所得的五种不可思议力,即:天眼通(又名天眼智证通或天眼智通,谓超越肉眼的所有障碍,可见常人所不能见者。)天耳通(又名天耳智证通或天耳智通,谓超越肉耳的所有障碍,可听闻常人所不能听到的音声。)他心通(又名他心智证通、他心智通或知他心通,谓可洞悉他人之心念。)宿命通(又名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或识宿命通,谓能知晓自他过去之事。)身如意通(又名神境智证通、神境通、神足通、如意通、神通或身通,谓可点石成金、变火成水、飞行自在、变现自在的能力。)此五通加上漏尽通则成六通。五通通于凡圣,漏尽通唯学圣者所得。

不过这偈子以四法界的佛菩萨隐喻入朝主政的时代,以色界天的五通神仙隐喻失宠受到谪贬的时候,好像一下子跌落了二十层天界,这滋味天上地下,一股酸味直透纸背,还真像是苏轼的手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6
“错脱”就是“错了”的意思。现在南方的方言还有这个词。

我估计苏东坡里面的衬衣是僧衣,所以说人家讲他穿道衣是错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