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有哪些种类?

如题所述

炎症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

第一种类型: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又名假息肉。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

第二种类型: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多见于20-40岁成人,在儿童亦可发生,以男性多见。这种类型的肠息肉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第三种类型: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幼儿多见,临床上约90%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息肉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5

(1)腺瘤性息肉。是最为常见的息肉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受重视的息肉,结直肠腺瘤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大小不一,大部分的巨大息肉都是腺瘤性的,也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比较小。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结肠腺瘤并不隆起,而是平坦甚至凹陷性生长。

(2)炎性息肉。又叫假息肉,这类息肉是由于黏膜在炎性刺激下增生形成的,临床上常常见于慢性结肠炎的患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慢性感染等。炎性息肉常为多发,多数在1cm以下。有时慢性炎症刺激可以使息肉成桥状,两端附着,中间游离。

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3)增生性息肉。在大肠,还常常发现增生性息肉。尤其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更多见。这种息肉一般很小,直径很少超过1cm,表现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4)错构瘤性息肉。这类息肉非常少见,比如幼年性息肉及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有些错构瘤性息肉可以癌变,但是癌变率一般非常低。

(5)其他。以息肉为表现的肠道疾病还有很多,比如一些除腺瘤以外的肠道肿瘤可以表现为肠道的息肉,比如有些淋巴瘤、肠道类癌等等。

在有些非常罕见的病例中,患者的息肉数目非常多,成百甚至上千,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称这种情况为息肉病。最典型的是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家族中常常多个成员患病,表现为结肠多发大量腺瘤,癌变率非常高,患者常常中年就罹患结直肠癌。

一般结肠腺瘤性息肉常常见于中老年人,只有一些比较少见的息肉病才在中青年发病。儿童也可以有肠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和致病因素不同,不同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但除了炎性息肉以外的大部分肠息肉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特别是临床最为常见、癌变风险最大的结肠腺瘤,一般没有症状,往往是在结肠镜或者肠道X线检查中偶然发现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4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还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的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第3个回答  2020-05-21
息肉病,本病为结肠及直肠多发性息肉,有多种类型,常见者为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息肉综合征、遗传性黑斑息肉综合征、幼龄息肉,炎性息肉,亦称假性息肉,是一种炎症改变,由于肠粘膜溃疡愈合后所引起,多在直肠,不会癌变。
第4个回答  2020-12-30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万泉-主任医师-消化内科-肠息肉有哪些不同类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