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区别

通俗一点,举例说明,如臭氧层破坏是什么?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关系:生态破坏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后者可能导致前者。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区别在于:概念不同、危害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概念不同

1、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原因,产生有害成分化学及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二、危害程度不同

1、生态破坏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长期。

2、环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短期。

三、侧重点不同

1、生态破坏侧重于强调平衡被打破。

2、环境污染侧重于强调有害要素超量。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是同一等级的词,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原理造成的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生态的损害,严重时会造成生态破坏。而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的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上短期内不可恢复的破坏,比如食物链的断裂,某个物种的消失,等等,以至于无法正常维持生态系的稳定性的破坏 .
臭氧层破坏: 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一项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将会减产20%-25%。 



再次,它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可见,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



臭氧层被破坏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减弱,将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紫外辐射增强将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促使皮肤老化和病变。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如植物的叶片变小,植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

环境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类原因,产生有害成分(化学及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生态破坏。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在其潜伏期,往往不易被察觉,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一旦形成,则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

我的理解:环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短期;生态破坏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长期。环境污染强调有害要素超量。生态破坏强调平衡被打破。

根据这样的理解,二氧化碳增多所多无多,不至于使人呼吸困难,更非有毒气体,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属于环境污染。但是它导致地球表面热平衡失调,从而影响生物生存,属于生态破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是同一等级的词,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原理造成的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生态的损害,严重时会造成生态破坏。而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的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上短期内不可恢复的破坏,比如食物链的断裂,某个物种的消失,等等,以至于无法正常维持生态系的稳定性的破坏 .
臭氧层破坏: 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一项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将会减产20%-25%。

再次,它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可见,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

臭氧层被破坏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减弱,将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紫外辐射增强将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促使皮肤老化和病变。
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如植物的叶片变小,植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01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关系:生态破坏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后者可能导致前者。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区别在于:概念不同、危害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概念不同

1、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原因,产生有害成分化学及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二、危害程度不同

1、生态破坏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长期。

2、环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短期。

三、侧重点不同

1、生态破坏侧重于强调平衡被打破。

2、环境污染侧重于强调有害要素超量。

第4个回答  2013-01-02
从概念上看,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民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噪音等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现象。而,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从表现形式看,环境污染是低层次的、偶然突发的。生态破坏是长期的污染或者破坏造成的,一般短期内不可恢复。
更通俗一点,就是你抛开书本,用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环境污染程度比较轻,生态破坏就严重了。好比,施工队施工造成的地面塌陷,这个就是环境污染。某地常年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塌陷就是生态破坏。
其实挺好辨别的哦~
PS:纯手打,没有复制黏贴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