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隐私话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5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无事找事地“关心”你的私人问题。对别人凡是涉及到你个人隐私的提问皆缄口不答是有失礼貌的,这时不妨采用一些技巧来回答问题,谢绝别人多余的“关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又可以避免冒犯别人。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这样的方法。

1.偷梁换柱

这种方法是指别人问的是甲问题,而你却用乙答案回复对方,这是一种转移话题、巧拒“关心”的好方法。例如:

问:“小李,你什么时候结婚?”

答:“你放心,我结婚一定会请你参加。”

婚恋是个隐私问题,尤其是年轻女子,在没有确定个人的婚姻问题时,是不愿轻易公开这方面消息的。这个例子中的回答巧妙地偷换了对方问题的实质,把“何时结婚”换成了“结婚的时候”,让提问者在没有满足愿望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一份热情和友善。

2.笼统作答

这种方法就是对对方的提问作一种宽泛、笼统的回答,不涉及任何具体问题。例如:

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转学了?是学习上有问题吗?”

答:“很多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学习上有问题是转学原因中的一种。回答者儿子转学的原因完全有可能是不便张扬的。一句笼统的回答,对提问者的推断做了一定意义上的肯定,但又不那么确切明了,相信对方不会再寻根究底。

3.夸大其词

这种方法是指不向对方透露真实情况,作一种明显的、不切实际的回答。例如:

问:“铁道部那笔生意。你赚了多少钱?”

答:“怎么还不赚个十亿八亿的。”

那笔生意显然不可能有“十亿八亿”的利润,答问者通过不着边际的夸张。让对方明白,这是他不愿告诉别人的隐私。

4.节外生枝

这种方法要求答问者能灵活地把对方的提问岔到与之相关但于己影响不大的方向。例如:

问:“小郑,听说你不再节食了?”

答:“我最近看到一本书上说,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是每天散步半小时。”

有些人打探别人的隐私,并没有什么不正当目的,而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但有时我们不想公开自己的“行动计划”,便可以顾左右而言他。

5.巧言回避

以“你所提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来摆脱别人的纠缠,是一种既巧妙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使用。例如:

问:“你这半年的利润怎么样?”

答:“最近我还没算过。”

许多人不希望外人知道关于自己赚多少钱这样的隐私,可是碍于面子,不能直接作出拒绝性回答,便可以巧妙地找一个借口回避问题。一句“我还没算过”,就等于拒绝了。

6.避实就虚

避开问题的实质所在,扩充问题的范围,以虚晃一枪的形式,不给对方提供明确实在的答案。例如:

秘书:“你更喜欢小吴呢还是更喜欢小李?”

经理:“你放心,只要是我们公司的职员,我都喜欢。”

经理更喜欢谁完全是他个人的私事,用不着做秘书的关心。经理的回答,妙在避开了秘书“小吴”、“小李”两者必居其一的框框设定,而从“虚”的一面把“喜欢”的对象确定为“公司职员”和“非公司职员”的大范围,避免了偏爱之嫌。

7.难得糊涂

好奇者可能会问你一些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你又不能直言相告“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那么就最好装糊涂,把话题岔到别的地方。例如:

问:“单位今年发给你多少年终奖金?”

答:“实话告诉你吧,一块金子也没奖我,我只是得到了我应该得到的一些人民币。”

这种答问方法似答非答,故意把“奖金”的“金”理解为“金子”,一下子抛开了问题的实质。后半句话更是封住了对方的嘴,不容他继续追问。

8.幽默调侃

让对方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打消继续追问的念头,白缄其口,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谢绝方法。例如:

朋友问:“听说你们公司正在开发一个新产品,是什么新产品?”

经理说:“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商业秘密会告诉别人吗?”

朋友答:“请你相信,我的习惯是,知道秘密后不会告诉任何人。”

经理说:“我也有这种习惯。”

朋友的提问已经涉及公司的商业机密了,经理的一句“我也有这种习惯”,就等于告诉对方“我不能告诉你”。不仅做到了保密,而且照顾了朋友的面子,还让朋友意识到所提问题的严重性!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