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大地构造控制背景下,韩城区块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渭北隆起带东北端部,其北为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主体,南经渭河地堑与秦岭褶皱带相接,东经汾河地堑与吕梁隆起相连,西部经鄂尔多斯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和六盘山构造带相望(图2-1),其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王双明等,2008)。
图2-1 韩城区块的区域构造位置示意图
(据王双明等,2008,有修改)
从鄂尔多斯盆地主体地质演化史角度来看,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的叠加作用,其中包括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因此,可将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历史分为早古生代前期、早古生代末期、晚古生代、中生代等阶段。鄂尔多斯盆地在早古生代期间属于华北板块,兴蒙海槽及秦祁海槽分布在盆地周围,此时的构造背景为稳定的板块内浅海及大陆边缘带。华北板块在早古生代末期受到南北两侧洋壳的俯冲作用而形成褶皱带,同时板块整体抬升及板内浅海盆地消亡,此时鄂尔多斯盆地为开口向东的箕状板内陆表海沉积盆地,南北侧为构造运动褶皱带,西侧为祁连海。鄂尔多斯盆地在晚古生代期间持续沉降,接受了石炭系、二叠系的稳定沉积,这持续到中生代前期。中生代中期的印支运动使得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早侏罗世,盆地开始处于稳定环境,逐渐形成坳陷盆地。侏罗纪末期,盆地东部的滨太平洋构造域及西部的特提斯构造域最终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内陆盆地及西缘褶皱造山带东西构造差异显著的格局(王双明,1996)。
韩城区块现今构造格局主要受控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演化过程,尤其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渭北隆起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在此大地构造背景下,韩城区块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表现为区域内不连续的沉积间断。早在太古宙末,经嵩山运动,韩城区块已经成为北东向的隆起。自早寒武世,由于受到加里东运动的控制,其与华北陆台整体一起下沉,并接受了陆台型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的沉积。在晚奥陶世末期,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而整体抬升,韩地区块再度上升为陆地,并遭受剥蚀,故区内普遍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海西运动期内,以下沉为主,接受了上古生界的沉积。海西运动早期,海水由东北向西南浸入,开始接受了海陆交互相的沉积。从石炭系本溪组的沉积直至印支运动开始,该区稳定沉降,整体接受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沉积。中生代时期的印支运动导致该区出现较小幅度的抬升。滨太平洋构造域导致的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的俯冲作用使区内整体发生挤压、抬升及沉积间断。随着渭北隆起在早白垩世时期逐渐脱离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出现隆起抬升,导致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地层的普遍缺失。随后逐渐形成现今构造格局(毛得雷等,2012)。因此,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是对韩城区块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地层有着重要影响的三期构造运动,而燕山运动奠定了该区的构造格局基础。
韩城区块无论从构造线方向,还是从地层走向,主体均呈现东西方向,并逐渐由东转为北东向,显示出主要受外缘山系控制的特点。由南向北出露的地层层位由老逐渐变新,分别为太古宇、古生界、中生界。构造变动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弱。边缘带主要发育不对称紧闭倒转褶皱和逆冲叠瓦状断层;中带为逆冲断裂并相伴生不对称背斜、半背斜;再往北为内带,构造平缓,显示出向稳定的盆地内部逐渐过渡的特征。受韩城和渭河两条边界正断层的影响,韩城区块浅部断裂和褶皱发育,中深部构造简单,断层、褶曲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