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三次大规模西征,大小几百次战斗,难道没减员吗?

如题所述

说到成吉思汗以及其子孙领导下的蒙古帝国,曾经让全世界胆寒。无论是东方的金国和南宋,还是西方的花拉子模或者波斯,都倒在了蒙古大军的铁蹄下。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么个疑问,在三次大规模西征中,蒙古大军都远离自己蒙古高原本土,那么,这样远距离的作战难道蒙古大军不会战斗减员吗?世界历史中,很多远征军都是由于战斗或非战斗减员的原因停下了步伐。蒙古大军为什么会是个例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在研究减员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蒙古大军的几次气壮山河的西征。

第一次西征

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就是公元1219—1224年,由成吉思汗亲自操刀的西征。这次西征的主要对象就是当时处于中亚的花拉子模帝国。他并没有准备去与花拉子模帝国有什么摩擦。虽然他不找摩擦,但是不代表花拉子模不搞摩擦。此时的成吉思汗把注意力都集中于对金国的战争,所以,并不想中断与中亚的贸易往来。不过,花拉子模自己找死,那就谁也救不了了。

在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已经灭亡了西辽。西辽是由耶律大石从辽国逃亡中亚而建立的国家。整个西辽都保留了契丹习俗,曾经打穿塞尔柱帝国,成为中亚霸主。不过,在蒙古铁骑面前,整个国家依然是不堪一击。

花拉子模原本只是里海附近的一个小国,但是在阿拉乌丁·摩诃末继位后,其势力急剧膨胀,侵占了西辽一部分领土,又消灭了波斯附近一些小国,国力达到鼎盛。可能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花拉子模有些膨胀了,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所以,当蒙古人与其签订贸易协定后,竟然违反了贸易协定,扣留了商队。这个事,其实最开始是由于花拉子模的一个总督贪财而引起的。成吉思汗派出使节,想以交出凶手和平解决,不过最后还是被摩诃末拒绝了。

所以,这场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在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消灭了西辽,为征伐花拉子模做准备。而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花拉子模的几十万大军,中亚广大的疆域被蒙古铁蹄占领,花拉子模帝国烟消云散。不仅是花拉子模,连俄罗斯也顺带着遭殃。在最后,高加索之战中,十万俄罗斯联军被击败。这样,整个中亚完全控制在了蒙古人手中。

第二次西征

说完了第一次西征,我们接着说第二次的西征。在蒙古灭亡了金国后,由于有宋金盟约,而且此时也是由于伏尔加河一带尚未归附。所以,成吉思汗的继任者窝阔台汗开始了征服俄罗斯的战争。公元1236—1241年,经过五年的战争,蒙古大军征服了整个伏尔加河以西。在这次战争中,基本就是在殴打东欧的小学生们。由于此时的波兰以及匈牙利都是小国林立,所以也没有整合出多大的战斗力。经过此战,整个斡罗斯被蒙古大军消灭,此战中表现出色的拔都在之后蒙哥汗死后建立了金帐汗国,金帐汗国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汗国。

第三次西征

第三次西征,蒙古大军开始征服波斯、叙利亚等国的战争。因为,成吉思汗是有遗训,征服藩国,扩大疆土。所以,蒙古帝国的第三任大汗,蒙哥汗派他弟弟旭烈兀对西亚地区进行征服。经过一系列的战争,旭烈兀征服了整个巴格达地区的两河流域,以及波斯、叙利亚境内。再次展现了蒙古人的强大军事力量。而在之后,进攻埃及的时候,突然蒙哥汗在攻打钓鱼台时候受伤病死,旭烈兀回国,这次西征结束。

整个蒙古帝国的前期历史,就基本是一部扩张史。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四代君主,从东亚最南端的南宋到西亚的叙利亚,再到东欧的匈牙利。蒙古骑兵驰骋于整个亚欧大陆,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如此远距离的作战。要知道,蒙古部落只是一个几百万的小部落,也只有十几万铁骑,消灭如此众多的国家,那蒙古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蒙古人的用兵之道。

第一、组建工匠军,制造先进武器

武器装备永远是作战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各位把蒙古骑兵依然定位为游牧民族,拿着一把小功,骑着一匹蒙古马的游牧骑兵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说,当年成吉思汗刚刚崛起的时候,还是一穷二白,这么说还有一点道理。但是,蒙古帝国建立后,蒙古骑兵就已经不是当年的蒙古骑兵了。蒙古骑兵在征服欧亚的战争中,重装骑兵与大型投石机一直是手上的杀手锏。

在征服战争中,蒙古人不仅掠夺了当地大量的矿产以及财富,还将大量的工匠为己所用。在撒马尔罕一战中,就俘虏了几万名工匠。在之后的玉龙杰赤中,竟然收编了十万工匠。为了让这些工匠更好地服务,当时蒙古人成立了一支军队,就是工匠军。这支部队就是用来研发制造武器的,并且任命在武器方面比较有造诣的伊斯兰教将领哈萨纳作为他们的统帅。

在这支工匠军的制造下,蒙古大军的武器装备才能更新换代,永远走在世界的前沿。在蒙古帝国的疆域内,拥有大量的冶金、开采、制造工厂,“百工之事于是大备”这是蒙古人能够征服世界的原因。比如:丁家洲之战,以及襄阳之战,正是由于回回炮的强大威力,南宋的坚城才倒在了蒙古人手上。而贾似道最后抵御蒙古人的幻想,也随着一声声回回炮砸在宋军的战船上而宣告破灭。

第二、就地抓壮丁,组建仆从军队

现在的问题就是减员的问题,只要是战争就会有减员。无论武器多么先进,就算是后来的英法等国殖民战争,也免不了伤亡。而蒙古人在战斗中依然会减员,何况这还是以冷兵器为主的中世纪。而弥补这种战斗减员的方式,就是大量补充当地的仆从军。

其实,在后来的战斗中,蒙古骑兵只占军队人数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征服地区的各民族军队。这其中,有东亚的汉、契丹、女真等民族,还有西亚的伊斯兰等士兵。这些士兵,为蒙古人冲锋陷阵。比如,我们熟知的,在蒙古人对金国的战争中,就是大量招降了契丹人。契丹人,在辽国灭亡后,就变成了金国人的奴隶,在金国备受欺压。所以,就在蒙古人的帮助下发动了多次起义。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蒙古攻占金国的上都辽阳时候,契丹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忽必烈时期,这个非常崇尚汉文化的皇帝,也大肆招收汉族人才。右丞相的史天泽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不是后来看到南宋不行了才投靠的人物,而是从成吉思汗时期就成为蒙古官僚的代表。经过几代人,在忽必烈一朝依然是高官,还能官至右丞相。也正是蒙古人大量任用这些其他民族的人,才最终成就了蒙古帝国广阔的疆域。而在只有蒙古征南宋的过程中,也是汉族将领为蒙古人训练了一支战力强悍的水军。

第三、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句话在哪里都是用得到的。前边说的金国与契丹的矛盾就是一个例子。在蒙古内战中,泰赤兀部是蒙古的仇敌。但是,成吉思汗却在围猎中赏赐给他们很多猎物。而他们自己的部落酋长是非合法继承,所以:“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安民定国,必此人也。”大量投奔了成吉思汗。

再有,在进攻西辽的时候,也是利用了回族跟西辽的矛盾。西辽是契丹贵族,但是他的下面的平民都是中亚本地回教徒,这样的矛盾在西辽日益尖锐。在进攻西辽时,蒙古人才派了两万人,不过由于宣布宗教自由,所以大量回教徒起义,最终迅速灭掉了西辽政权。

正是蒙古人,利用的军事、外交、政治多方的手段,才能造就如此强大的帝国。而这一切,很多都被蒙古人强大的军事力量所掩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