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慈禧死后,大权落在了何人手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1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本想在光绪死后,立溥仪为皇帝,自己可以继续执掌清政府大权,但是这一天的早上,慈禧却没有起来床,她的病情急剧恶化,于是留下了那句让人笑话的遗言,撒手人寰了,那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慈禧死后,那清政府的大权到底落到谁手里呢?

随着慈禧的去世,清政府也变的混乱,而大权也渐渐的变成一个三角,分别由三个人执掌,我们一一分析。

朝中大权——摄政王载沣

慈禧去世前,把载沣提升为了摄政王,这是因为载沣是道光皇帝的亲侄子,也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而载沣与他的父亲奕譞一样性格温顺,并且非常忠心于清王朝,早年的载沣出访过德国,也是皇室中见识比较多的人,就这样被慈禧太后选为摄政王,其子溥仪被选为皇位继承者。

慈禧死后,载沣成为了监国摄政王,清朝总计有两位摄政王,另一位就是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只是摄政不监国,而载沣确是摄政监国两担挑,在朝廷中的以载沣为首的少壮派也逐渐掌管政权,但是此时清政府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可以说载沣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重大事件裁定者——玉玺掌管者隆裕皇太后

隆裕皇太后,是慈禧太后给摄政王载沣上的一个“紧箍咒”,可以说是慈禧给她们叶赫那拉氏留下的最后一份重要权力,而因为宣统皇帝的年幼,隆裕太后就成为了玉玺的掌管者,玉玺作为皇权的象征,更是给予了隆裕太后最后的决定权,同时也实施了“垂帘听政”,在朝中相当于与摄政王载沣共同执掌清王朝。

可是隆裕太后性情温柔,并不是擅长权术之人,所以她的亲信并不多,而且自己的眼线也不多,很多事情了解的并不详细,造成了她与载沣之间的配合并不默契,但是隆裕太后对待溥仪却十分的好,而且也十分的严格,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隆裕太后也成为了终结大清王朝的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结者。

清政府最后的王牌军队——北洋新军领导人袁世凯

袁世凯,在甲午战争中就负责后勤工作,随着戊戌变法,袁世凯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并成为光绪帝训练新军的主要负责人,袁世凯长期经营新建陆军,成为了北洋体系中的重臣,随着李鸿章去世之后,北洋中袁世凯密布自己的亲信,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等,都是袁世凯亲信。

摄政王载沣非常痛恨袁世凯,因为他认为袁世凯就是出卖“维新派”的人,而且自己的哥哥光绪皇帝的死很可能与他有关,并且光绪帝遗言中就有杀死袁世凯一项,但是朝中重臣的维护和外国势力的扶持,使得载沣不能杀掉袁世凯,只能罢免他,但是辛亥革命的爆发,让载沣清楚意识到,清政府花钱打造的新建路军,却不听从清政府的指挥,载沣彻底败在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出山之后不但掌管了军权,更是掌管了清朝朝政大权。

慈禧太后作为清政府最后集权统治者,她死之后的清政府大权,也有摄政王载沣、隆裕太后、袁世凯三人执掌,因为他们的并没有统一思想,共同为大清努力,也致使但在慈禧死后仅仅三年,清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