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张姓没有出现过正经皇帝才得以力压王李赵成为第一大姓吗?

如题所述

不同于赵姓、李姓传承于嬴姓(李唐王朝更是与秦王朝在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王姓源于姬姓,张姓的起源相对就更为多元化。

源头之一:源于黄帝之孙张挥。相传黄帝之孙挥发明了弓箭,并以此为姓,故“张”就是“张弓搭箭”的意思。并且由于张挥封号为青阳子,故他这一支张姓以青阳为主。青阳,在今天的清河一带,因此历史上也是有“天下张姓出清河”之说。

源头之二:源于他姓所改,并且甚多。

史书记载,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张辽,祖上姓聂,为躲避仇家,方改为张姓。张辽乃曹操账下一员儒将,逍遥津一战,名扬天下,后人甚多,开枝散叶,为张氏第一大姓立下不世之功。



(张辽)

源头之三:民族大融合时期,普通的张姓成为少数民族后裔融入汉民族的首选。

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游牧)民族契丹、鲜卑等相继崛起,政权林立,战乱频繁。随着隋唐的统一,许多民族逐渐消亡。他们的后裔为学习汉文化或者为躲避战乱,纷纷涌入中原大地,与汉族逐渐融合在一起,为方便生活也采用张姓,为张姓增添了新鲜力量。

他们选择张姓的原因无外乎两点:张姓原本人数就多,便于抱团取暖,便于取得周围居民的信任。张姓毕竟普通,不是国姓;国姓不能乱改,也容易被引起当权者重视,带来祸端。

源头之四:诸葛亮经略西南时,赐当地原住民姓张。

赐姓的情况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著名的有明朝大太监郑和与国姓爷郑成功,都是被朱家皇帝赐姓的。张姓的赐姓主要和诸葛亮有关,诸葛亮辅助刘备经略西南时,开荒扩土,为便于管理,就赐当地的原住民姓张,为张氏又添一大脉。

除此之外,史书亦有张姓源于黄帝姬姓、古奚族等的记载。无论如何,这些都说明,张姓起源非常多元化。

唯有源头活水来。小河汇成大海,一笔也写不出两个“张”字,正是这些无数支流,才成就了历史上的第一大姓。



张姓皇帝少,但宰相多,而且名相辈出。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张姓宰相有五百余人,冠天下姓氏之首。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天子少臣多啊!

汉初三杰留侯张良,刘邦的大军师,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为大汉江山立下不世功勋。窃以为,项羽之败,一败于韩信,二败于张良,且更甚。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先河,为人类文化交流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现在的一带一路也是沿着他的足迹前行。

唐朝张姓宰相更多。名相张九龄,不仅政绩斐然,写诗也是一流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流传千古。名相张说曾三次拜相,宰相肚里能撑船,此言非虚。名相张柬之逼迫武则天归政于李,对李唐江山有再造之功。



(张仪)

北宋张先素有太平宰相之称,写词也是一流的。月破月来花弄影,为历代传颂佳句。南宋张浚,乃留侯张良之后,曾统兵抗金。最终虽功败垂成,但亦是一时俊杰。

明朝大学士张居正,万历皇帝时入阁拜相,辅助万历皇帝推行改革,乃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宰相多,人就多吗?呵呵,他们很多都是太平宰相,自己长寿,而且生育能力超强。

张先都八十多岁了,还纳妾,竟然还生了几个儿子。苏东坡的著名诗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说的就是张先。

张浚的父亲张咸更厉害了。他自己就生了十一个儿子,还有众多的侄子辈,对于形成了延绵至今的宋朝绵竹张氏一脉,劳苦功高。

西汉张汤虽被称为酷吏,但其实为官清廉,他生育两个儿子,又有三个孙子,然后就直接形成了京兆府张氏一脉。现在西北张氏基本上都与他有些关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