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词。

如题所述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起义抗金,不久归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地方官职。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虽曾两度被起用,但一直未被重用。68岁病逝。一生力主抗战北伐,提出许多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存词六百多首,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慨。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①。

挥羽扇,正纶巾,少年鞍马尘②。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③。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此指张处父。

②鞍马尘:指军事生涯。

③误身:害了自己。

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或七年,时辛弃疾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此词主要表现作者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哀愁。上片写作者在凄凉的旅途中遇到老朋友的时间和地点,下片写作者与老朋友回忆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倾吐自己目前远离前线,不能亲临抗金战场的苦闷。这首词的特点是写景与心理状态密切关合,用典自然巧妙,语调低沉,感情凄怆。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①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②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③?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④,忧愁风雨⑤,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①遥岑: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

②断鸿:失了群的孤雁。

③归未:用提问语表示未归。

④流年:年光如流。⑤忧愁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于风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片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点明报国无路的苦闷。下片说自己不只是怀念乡土,更不愿意作个人身家打算,忧愁的是国势飘摇和年光虚度。词中深刻地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申、抑郁悲愤的心情。

摸鱼儿

更能消①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②,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③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④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①消:经得起。

②长恨花开早:老是忧虑着花开得太早(就会早落)。

③脉脉:含情貌。

④闲愁:指精神上的苦恼。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也流露出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丑态的强烈不满。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①,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②。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③。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④。

【注释】

①拥万夫:率领上万名抗金义士。

②金仆姑:箭名。

③髭须:胡须。

④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

这是一首爱国英雄的暮年悲歌。大概作者晚年闲居铅山瓢泉时,因客人与他谈起建立功名之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上片写作者年轻时的抗金斗争,气势恢宏;下片写眼下不受重用虚度光阴的感叹,悲凉如冰,心伤透骨。虽只有五十余字,却写尽了词人一生的经历和悲愤,可作为一篇简括而形象的稼轩自传来品读。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①水,中间多少行人②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③,山深闻鹧鸪。

【注释】

①清江:即赣江。

②行人:此指流离失所之人。

③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作者的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词的上片写词人看着眼前汹涌的清江水,不禁想起当年金兵南下,百姓逃难的场景;下片通过景致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感情基调深沉,情感蕴藉。整首词视野开阔,格调悲凉,内涵深刻,堪称词中的瑰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词中之龙辛弃疾写过很多词,颇为代表的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鹧鸪天》《摸鱼儿》《阮郎归》《水调歌头》《贺新郎》《一剪梅》《满江红》…………

第2个回答  2020-10-13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