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会的目的有哪些

如题所述

“幼小衔接”一词是我国学者对西方国家用以阐述早期教育及初等教育的过渡与衔接问题的简称,并逐渐将其固定为一个专业术语。具体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实质指的就是幼儿连续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幼小衔接工作搞得好,可以使即将升入一年级的适龄幼儿自然顺利过渡到紧张的小学学习生活,使他们在小学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在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时通常采用的都是狭义、静态的概念,将幼小衔接看作是一个“点事件”,无论在理论政策还是具体实施上都定位于幼儿在教育阶段上的纵向过渡。认为主要通过在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年和初等教育的第一年中,对幼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幼儿顺利从学前教育阶段过渡到初等教育阶段,并努力克服幼儿在入学时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将所有问题都集中在“入学”这个点上,甚至是“入学第一天”这个点上,这实际上是狭义层面的幼小衔接。到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看法开始改变,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一种教育阶段上的衔接,更是儿童认知、社会性及情感的衔接;幼小衔接不是通过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顺利实现的,它更需要一种长远的视角;它对幼儿的影响也远远不止入学后的一两年,而是渗透于以后每一个教育阶段中,甚至是幼儿的一生;它并不仅仅发生在学校教育中,也与幼儿在学校教育外环境中的家庭及生活密切相关。即将幼小衔接看作是一种多层次、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广义的幼小衔接。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发展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幼小衔接的概念逐渐走进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也影响着家长们的教育方法。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孩子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是具有多重意义的重要转折。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不仅仅影响一年级的学习成绩,甚至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历程都会发生影响。随着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幼儿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出现巨大的转变。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是幼儿这个阶段的生活主题。如果不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成绩,甚至在接下来数十年的学习生涯中,都难以找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感。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首要的标准就是能够跟上小学的学习内容和难度。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家长往往将幼小衔接理解为“学习知识衔接”,就希望孩子在大班开始,学习本该在小学学习的内容,如拼音、算术等;部分家长还利用假期,把孩子送进专门的学前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让孩子提前学习某些内容,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但是这种提前学习的优势,有时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且提前学习导致了不少孩子觉得老师在讲自己已经学会了的内容,而表现出不耐烦、心不在焉,经常出现“开小差”现象,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养成了课堂不专心听讲的坏习惯!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商家创造出来的名言,不知“振奋”了多少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于人后,家长们跟风般一哄而上,开始了拔苗助长般的超前教育。心脑算、珠心算、创意美术、口语训练营、科学小实验、幼儿声乐等名目繁多的培训项目让人眼花缭乱。拼音、识字、数学课主管部门不让开,家长支持幼儿园偷着开,幼儿园小学化让人无奈。

“都是教育工作者,谁都知道这样不对。教育部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家长却强烈要求做好幼小衔接,把拼音、识字、算术开齐开足。我们是民办幼儿园,全靠学费运营。如果不给孩子们多教点知识,家长会认为幼儿园不负责任,那谁还会来我们这里上学?”一位私立幼儿园园长对此也很无奈。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误解,很多“名校”在招收一年级新生时关于识字、拼音、运算等的考试,导致目前幼儿园小学化越来越严重。家长和幼儿园只是追求幼儿“懂得多”、“会得多”,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一味地灌输知识,让孩子过早失去了童年,出现了厌学和焦虑情绪。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儿童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这个时期是幼儿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游戏逐渐减少,用于学习的时间开始增加,而且集体活动也会随之增量。在这个时期,是幼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初始转化期,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马上适应的。幼小衔接考虑的不仅是幼儿知识性的衔接,更要提高幼儿整体心智成熟程度,达到心智同步成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家长愿意做出1%的改变,孩子就会向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迈出一大步。但做出这1%的改变也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家长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的思想和观点,面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孩子,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养儿育女的过程也是塑造母亲和父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只要我们掌握恰当的方法,就是一段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旅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0
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您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自理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下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您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

⚠️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按时睡眠?

⚠️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孩子是否能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