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铁和三价铁

如题所述

二价铁和三价铁是指具有特定组成的无机物,称之为离子态的铁。

拓展资料:

铁(Ferrum)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26,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族。纯铁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密度7.86g/cm³,熔点1539℃。铁除了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外,还能被磁铁吸引,具有铁磁性。

铁的重要化合物有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氯化铁及铁的配合物等。自然界中主要矿物是赤铁矿(主要是三氧化二铁)。

磁铁矿(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和菱铁矿(主要是碳酸亚铁)等。工业上用铁矿、焦炭和石灰石混合在高炉中冶炼而得,根据含碳量不同可分为生铁、熟铁和钢。

古代社会铁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前2000年,但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来自外空的陨铁。陨铁是铁和镍、钴等金属的混合物、含铁量较高。在埃及、西南亚等地一些文明古国所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由陨铁加工而成的。

1972年中国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出土了一把商代铁刃青铜钺,制造年代约在前14世纪。在青铜钺上嵌的铁刃,是将陨铁经加热锻打后,和钺体嵌锻在一起的。

中国还曾出土过类似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各一件,年代相当于商末周初,铁的部分也是由陨铁加工成的。古埃及人把铁叫做“天石”,可见人类最早认识铁是从陨石开始的。天外来的陨石数量很少,因此用陨石制作的器具当然稀少而珍贵,同时还带有神秘的色彩。

用陨石作工具是很少的,所以对生产进步没有什么明显影响,但通过陨石的利用,毕竟使人类最早接触并认识到铁。

早期的冶铁技术,大多采用“固体还原法”,即冶铁时,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码放在炉窑中,点火焙烧,在650—1000℃温度下,利用碳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使铁矿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铁。

但由于温度不够高,还原出来的铁以块状沉到炉底,人们只能待铁炼成炉窑冷却后将铁块取出。这种铁实际上是海绵铁,表面粗糙,夹杂渣滓,不具有明显金属特征,有的其坚韧性还不如青铜。因此。中国古代人称这种铁为“恶金”。

这就造成一种情况,尽管冶铁技术的发明虽比青铜技术只稍晚一些,但在有发达的青铜冶炼业的民族那里,铁器的广泛使用却常较使用青铜器推迟了很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