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切开引流术手术步骤

如题所述

急性骨髓炎切开引流术的手术步骤,以胫骨上端骨髓炎为例:


首先,患者需仰卧,选定切口位置。一般选择前内侧切口,长度为3至5厘米,切口中心应定位在临床压痛和肿胀最显著的区域。


进入手术后,医生会切开皮肤,可能观察到骨膜水肿、肥厚或被脓肿撑起。如有骨膜下脓肿,医生会进行穿刺验证,并纵行切开骨膜引流脓液,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即使没有脓液,也可能发现病变区域的皮质骨粗糙灰白,表明炎症存在。在保证骨供血的前提下,医生会谨慎剥离骨膜,然后用骨钻钻孔,直达骨髓腔,检查是否有骨髓腔脓肿。如无脓液,钻孔有助于减压,手术即可暂时结束,局部放置抗菌药物后缝合伤口。


如果钻孔后发现有脓液流出,医生会用骨凿在钻孔处去除1厘米宽的骨皮质,扩大引流窗口,以便于脓液顺畅排出。接着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和碎骨,但避免在髓腔内过度刮除,以防感染扩散。


最后,彻底吸净脓液,冲洗伤口后,医生会在切口内放入抗生素粉末,松动缝合切口,并在切口深处放置塑料管进行术后引流、冲洗和药物注入。对于脓液较多或骨破坏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置入双管进行闭合灌洗负压引流,或者在骨开窗口放置引流条进行开放引流,以确保炎症得到充分控制和愈合。


扩展资料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简称急性骨髓炎)多半发生在儿童,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最常见于股骨、胫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预防残废的关键。早期治疗包括及早、足量、有效的全身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和及时的局部切开减压、引流(包括骨髓腔钻孔或开窗),以达到解除骨内脓肿的压力,避免向髓腔扩散,防止及减少骨质的破坏与坏死的目的。术后应继续应用抗生素直至炎症消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