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害有哪些类型?农业生产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防御冷害

如题所述

冷害简单来说是冰点(结冰时的温度,一般为0度)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3种类型:①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②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温日较差大。③霜冷型。前期低温与来得特早的秋霜冻相结合所致。
按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则可分为:①延迟型冷害。较长时期的低温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显著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②障碍型冷害。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遇短时间低温,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被破坏,影响孕穗和受粉,造成空壳减产。③混合型冷害。由上述两类冷害相结合而成,比单一型为害更严重。
按成因一般可分为辐射冷害、平流冷害和蒸发冷害三种。
1、辐射冷害在我国北方的晚春和初秋比较常见,往往在无风晴朗的夜晚出现。当太阳下山后,白天被土壤和植被等吸收的热量通过大气的传导,逐渐向上空辐射散失;再加上无风无云,热量散失无所阻挡,就更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冷却与下沉。到黎明前数小时,能使作物周围的气温下降到0度以下,甚至使低洼地区降至-4度至-8度。
2、平流冷害由于起因于两极地区冷气团的入侵,所以常在春秋两季发生,并且有时可以连续几昼夜。加之它受地形和云量的影响较小,涉及面也比较广。辐射冷害和平流冷害常同时发生,引起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危害严重。
3、蒸发冷害则多发生在雨后,每当受到干冷空气侵袭时,植物表面水分会很快蒸发,致使因失热而受冻。
单从农业生物学角度出发,可以将冷害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是指作物营养生长期间遇到持续低温,使生育期延迟,灌浆成熟不良造成减产。它的主要特征是种子发芽率低,幼苗生长缓慢,抽穗开花延迟,不能充分灌浆成熟,霹粒多、空壳率增大而减产。
2、障碍型冷害。是指作物穗花成熟期间遇上低温,造成颖花不育、空壳率增大而减产。
3、混合型冷害。是指作物营养生长期间遇持续低温,延迟发育,在小孢子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分裂期间又遇到低温害。它的主要特征是既造成部分花颖不育,又延迟成熟、致使空_率剧增。
农业上防御冷害的措施
温室作物
1、改进设施的保暖状况,提高棚室的温度,这项工作应从建温室时就做好。2、掌握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根据中长期的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播期和定植期。认真阅读品种种植条件的说明,对冬性不熟悉的品种最好通过试验后再大面积种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期和定植期,在遇到特殊的天气时,尽可能采取防寒措施,保护蔬菜不遭冷害。3、育苗时采用变温管理,加强抗寒能力的锻炼。在果菜类的苗期应根据幼苗的发育要求实行变温管理,培育壮苗。一般在播种后要提高温度,出苗后要将温度降下来,避免徒长;在分苗后再次升温,促进新根的生长;定植前再降温炼苗,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在培育番茄苗时,当植株处于花芽分化时(一般为两片真叶后),适当提高夜间的温度,使夜温尽可能保持在15℃左右,预防畸形果的发生。低温炼苗可促进糖分积累,增强作物抗寒能力4、做好蔬菜生长期的温度、水分及养分管理。控制好棚室的温度,晴天时要避免棚室温度过高,特别是当棚室温度过高时,放风要缓,避免室温骤然大起大落。在阴天时要适当缩短揭草帘子的时间,减少出入温室的次数,尽可能保持棚温。避免在棚温很高的时候用冷水漫灌处于旺盛生长时期的植株。5、低温出现前放烟或浇夜水,适用于露地栽培的蔬菜。当天气预报将出现低温天气时,及时进行放烟,可利用其在逆温层下的漂移、覆盖,防止地面温度大量辐射,以增高地温。还可以用浇夜水的方法,提高蔬菜田小气候的温度,这项措施一般在后半夜进行,浇时要控制水量,以免影响地温。6、在晴天的中午,尽量不要突然打开风口,防止冷空气从风口入侵。7、千万不要在阴天浇水。阴天本来棚温就比较低,如果再浇冷水,就等于雪上加霜。地温会进一步下降,导致根系的吸收能力进一步降低。这时候叶片萎蔫往往不是缺水造成的,而是因为温度低使根系失去了吸收能力。此外,在一段低温后突然天晴,应使棚温缓慢地升高。这是由于棚内的气温升高比较容易,但是地温升高比较缓慢。在棚内气温升高后,叶片的蒸腾作用加大,但在低温下根系生理功能还没有得到恢复,吸收能力较弱,会造成植株地上部水分供应不足,严重的也会引起叶片枯焦。遇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菜农会采用回苫的办法来应对。即将苫布(保温被或草帘)放下来一些(如果日光温室覆盖的是草帘,可以隔一个放一个;有遮阳网的也可在中午将它拉上),逐渐地增加光照强度。一般经过2-3 天,即可不用再回苫了。总之不能操之过急。
大田作物
1、选择抗寒品种2、做好防寒抗冻准备,比如提前浇冻水;前期合理施肥使植株健壮增强抗寒能力;果树主干涂白,减小该部位温差变化,或是绑草防寒;葡萄埋土防寒;柑橘等作物在霜冻来临前覆膜防寒,熏烟防寒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6
低温冷冻灾害: 连续多日的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低温冷冻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冻灾害包括低温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
  种类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低温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
  低温连阴雨指连续多日阴雨并伴随气温下降的天气现象。此间降水量不大,但气温较低,这种天气有时接连出
  现,以致阴雨天气长达一个月之久。

  低温冷害多是在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生长期间,因气温低于作物生理下限温度,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引起农作物生
  育期延迟或受损,导致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则是指当地面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时,对农作物等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

  寒潮是指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加强南下,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和大风、雨雪天气,这种来势凶
  猛的冷空气活动使降温幅度达到一定标准时,称为寒潮。

  形成

  冷空气是低温冷冻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春秋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频繁交汇,常常造成低温
  连阴雨天气。而强冷空气,尤其是寒潮的爆发南下,使得温度急剧下降,会造成“倒春寒”、霜冻等灾害。

  冷空气的堆积、加强、南移和爆发有一个过程,并有相应的天气形势配合。在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下,北冰洋
  西伯利亚地区会形成大规模的冷空气团,且由于冷堆中的空气做上升运动而产生绝热膨胀冷却,冷空气堆会不断增
  强。当冷空气堆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爆发南下,发生寒潮。

  对于霜冻而言,一般发生在寒冷、晴朗(无云或云量很少)、无风或微风、空气湿度不大的夜晚,多是由于地表
  面及植物表面向外大量辐射热量,使得近地面空气冷却到0℃以下。霜冻与地面辐射冷却有关,而云量是影响辐射量多
  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有云不利于霜冻的形成。风可以促使近地层与上层空气的混合,从而减小地面的冷却程度,因
  而大风不利于霜冻的产生。

  分布

  低温连阴雨常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在每年的3~4月;两广(广东和广西)地区则在1~3月发生,往往对春
  播育秧危害极大,造成早稻严重的烂秧,其结果是减产或颗粒无收。低温冷害在东北地区一般发生在6~8月,称为东
  北冷害或“哑巴害”。在长江流域则发生在9~10月,称秋季低温或寒露风,发生在春季则称为春寒或倒春寒。

  而霜冻根据发生的季节,又可分为春季霜冻、秋季霜冻和冬季霜冻。秋末的寒潮常常会给北方带来大范围的初
  霜,使晚秋作物遭到冻害;春天的寒潮会引起南方的连阴雨;冬季的寒潮常常引起雪灾,北方会出现江河湖海封冻,
  南方可产生冻雨(雨凇)灾害。

  我国有两个寒潮多发区:一个是内蒙古中东部二连浩特到锡林浩特;另一个从阿尔泰山到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左
  旗、右旗一带。影响中国的寒潮源地主要有3个:一是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洋面,二是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洋面,三是
  冰岛以南的大西洋洋面。

  防御及研究

  低温冷冻灾害冷害是严重的农业灾害之一。严重冻害年如1968年、1975年、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
  上。低温冷冻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
  害低温;根据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调节农田小气候,既可克服春季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
  避开秋季低温;培育作物的耐寒早熟品种;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等。

  目前,在低温冷害的防御方面,气象研究人员已经掌握了低温气候规律,并加强了低温冷害预报。特别是长期趋
  势预报,为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中、短期预报为及时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尽管如此,但我国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依旧缺乏持续性、系统性,对冷害的防御技术的研究甚少,尤其是还没有转
  化成有效的业务能力。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及业务转化,并在适宜地区进行推广应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生产
  力,将是今后应对气温冷害的重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