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赋》:琅琊王氏的家族有什么秘密能保持千年长盛不衰?

如题所述

电视剧中所展示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政权频繁更迭,门阀士族却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就为家训在魏晋南北朝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氛围。



二、“打手心”早了几百年

《上阳赋》第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的背景时间设定在公元420年的刘裕时代,此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阶层崇尚自然古朴的黄老玄学,有着较为独立的理想人格,以超然的态度过着飘逸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丰富细腻,家庭关系和睦,家长在女儿犯错时的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到处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纯真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王儇与皇帝下棋赢得了自己的婚姻自主权,回到家后的挨打戏份其实早了一百多年。此时的人们基本以“胸怀天下”的德育教育为目标,没有唐朝科举制大兴后将“立志勤学、修身利行”作为子孙学习文化知识为根本目的。



由于唐代贞观之后科举考试异常激烈,对于儒家经典的考察大部分以背诵和写作基本要靠勤学苦练。因此,士族家长们一改魏晋以来的宽容大度,直接变成了以督责为主的虎妈虎爸。孩子的天性是敞开了玩,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喜欢学习的。时代变了,风气变了,循循善诱的家训也不好使了,宗族子弟也出现了不接受批评式教育的“熊孩子”。



因此单纯的训导就成了“过耳就忘的噪音”,缺乏强制性和严厉惩罚手段的教育方式也成了“耳旁风”。于是,到了唐代中后期,一种操作性强、收效快、赏罚分明的新型教育方式“家法”应运而生。而我们当代人最熟悉的就是“戒尺”“教鞭”也正式登上教育舞台,由于“粉笔”要在19世纪才能发明出来,当代教育“三件套”在唐朝就没有凑齐。但是,在唐朝后期,“打手板”这种带着朴素的、强制性的家庭训导方式是一种无师自通,传染性极强的传播方式在各个家庭当中传播开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三、以身作则的魏晋教育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教育环境相对宽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教育环境虽然还没有达到后来鸡飞狗跳的惨烈程度,却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统治集团相互倾轧纷争不止,高门大族之间频繁来往,言行稍有不慎就会给家族带倾覆的危险。王儇所处的时代,士族们已经走过了全盛时期,此时的高门士族已经腐化堕落,远离政治和军事,正处于被时代淘汰的边缘时期



因此,一些高门大族为了在政权频繁的更迭中保全家族,就会吸收败落家族的经验教训,然后从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出发,加强和重视家族教育。毕竟一个家族的兴衰、门第的高下直接关于到了切身利益,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影响到了门第之间的优劣。因此,世家大族为了获得更高的品级和政治特权,格外重视对子弟德、才、言、行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地向孩子们灌输读书修身、尽忠尽孝、养德睦亲的思想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1
家族的兴衰和家庭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个人的言行也影响着家庭的优劣。因此,琅琊王氏为了获得更高的等级和政治特权,特别重视对子女的德、才、言、行的教育,并在家庭教育中灌输读书、修身、忠孝、修身养性的思想内容。
第2个回答  2021-03-01
琅琊王氏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以家族利益为重,对每个在位的皇帝都不是绝对的忠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押对宝。同时握紧兵权。
第3个回答  2021-03-01
一直以来他们重视孩子教育为德、才、言、行,灌输读书修身、尽忠尽孝的家庭原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