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认识的幼儿教师礼仪与师德规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写一则师德小故事,反思给你的启示;

案例:J是我们班常常动手推人打人,有时候会用脚踢人的孩子(孩子其实无意推打踢人)。为此其他孩子们几乎每天打报告,至少被报告五六次,被阿姨批评、老师点名、新学期开始园长们叫着谈话,但是仍然不太好使。年级学校上上下下几乎没有不知道他是出名“皮”的,孩子妈妈也很发愁苦恼,希望老师多多提醒,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手。

对此我始终觉得哪里不对,不太专业。

首先把孩子动手动脚打人推人这个行为多数归结为“皮”且给孩子定标签“皮”就不合适,也不公平。

其次-老师一味批评让孩子出列静坐冷处理,也对孩子发展不利。我们让他和园长们去见见。园长和孩子耐心解释过一两次,跟孩子谈了谈,并说好了用手和脚做恰当的事,而不是伤人使人疼的事,孩子也点点头。我们也和孩子们讲绘本故事,说说手和脚可以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也专门设计过《我的手和脚有本领》来讲,每次只要孩子在各个方面有点大大小小的事做得不错,我们都会马上给出表扬和鼓励,但面对每天孩子们一次次的小报告,还是会着急批评小家伙.老师们和阿姨和善的提醒还是不够。

第三-家园合作,只告知父母在家里需要提醒孩子不推人打人也不专业。父母花钱不是帮忙指出孩子问题,然后不做出科学有效的办法来缓解情况,也不够对得起自己的教育工作。

这次写这份作业:结合教师礼仪师德来写。

我觉得: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育者---

首先:了解孩子,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特点和个性,以及他的发展还不到时候,出现推人打人的行为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正常特点和情况,也许是因为刚开学有些不适应,或者是因为孩子表达还不够好,说话会磕磕巴巴,所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出需要被关注和要和伙伴互动一起玩的需求,还有他喜欢练跆拳道,妈妈姐姐说被他打不疼,因此打人被受到鼓励和肯定,孩子不知道打人、推人别的小朋友会不开心,不舒服。知道这些后,在试着和孩子沟通,再结合每日鼓励和故事绘本读讲及其它活动安排,慢慢就越来越好。总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真不能吼,也不能变相罚孩子。更不能出口伤到孩子发展力,即使是无意识的,我相信懂孩子特点需求和心理以及发展方法论的老师肯定可以做好。

另外-对教师自己-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的示范,孩子在幼儿园和老师阿姨朋友长时间长周期在一起,受着影响。孩子来学校学习,除了学到科学、艺术、语言、体育、数学、自然、社会、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认识理解自己与他人、尊重爱护环境,如何面对冲突,学会共情理解相处合作等等,而不是在老师这里学习借着自己力量大控制力强就凶人、吼人、惩罚人。说话、行为有爱、温和而坚定,对待所有孩子一视同仁,这些学校气质、老师、阿姨气质在影响着孩子们。

再次,不断学习-- 学习了解孩子特点、学习学校的科学教育理念和原理,应用到实际保教中,反复论证提高。

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之前,我做了近8年对外汉语教师和课程产品设计。我知道自己爱教育,爱学生,但我也知道这两点远远不够。教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内容,教不同国籍、不同地域、来自不同家庭成长背景的学习者,以及他们的最近发展水平能力不同,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非常不同。但是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这个底层逻辑,我认为就是:

时刻明白自己的教育对象是谁?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是什么?教育目标是什么?以及以一颗什么心去对待教育中的学习对象和什么态度去对待。

而这颗心是基础,有心用心才会去想了解、想更了解学生,有了这颗心才会要去思考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教学目标是什么。有了这颗心才会积极认真地去对待孩子,每一个孩子;有了这颗心才会积极认真地想办法、研究每一天每一个活动如何设计如何组织会更好更自然润物细无声。而我认为教育者这颗心可以理解为“师德”或者“师心”,是一种自己内认同秉承的心。每个人都有一颗美好而向上的心,尤其是作为教育者,这颗心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后续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写着“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在入职培训时,第一讲义也是《教师礼仪与师德》,尤其是仪表仪态、言行举止方面。对我来说这两者都开阔和明确了自己在哪些方面要注意,除了内心知道自己会以外,还有很多无意识或者欠考虑的方面,这些都让自己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更有参考清单作用。非常认同这样的安排!

这些字面意思每个人似乎都懂,但是却未必入心。文字里面深藏的含义真的需要一一拆解,才多明白几分。拆解后,落实行动,又需要有注意之处。

就拿仪表仪容仪态,言行举止来说:

【仪表】 仪态表面,即服饰穿着干净整齐、不要太露,发型、发饰自然整齐等等; 【仪容】- 身体干净清洁,面容开心正向积极。

【仪态】 -面部身体态度--温和有爱。

言行举止一一分解下来,应该是这样的:

【言】 指“语言说话”。每天与学生、家长、同事说什么话,什么语气都需谨慎对待。

【行】 指“行为、行动”

【举】 指“推举什么”即“认为什么该做”

【止】 指“制止、抵制什么”即“认为什么不该做”

这些文字一一拆解后,就清楚多了,作为幼儿教师工作者,在学校应该干净整齐、衣服发饰穿戴符合礼仪规范,对待孩子语言行为亲和温柔一点,平时保教工作中让孩子知道理解什么是好事,什么言行不合适,理解自由与规则。但是真的重要一点:教师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了解孩子相应的年龄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而展开活动。

比如说:

1.我们有室内鞋与室外鞋之分,那么教师应该也备两双鞋。

2.坐在桌子上是不好的行为,那教师自己本身也需要做到。

3.让孩子公共场合小声说话、午睡时保持安静,那么教育者和阿姨也需要先做好。

4.教育孩子和伙伴互相有爱友善互助,那园内所有的老师们阿姨们也应该如此。

5.孩子是极其敏感有自尊心的,有意无意的话不注意会对孩子内心有影响。比如说“*** 最皮了!我从小就不喜欢他!”午睡时,小家伙难睡,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很难全程安静。阿姨是不经意的,但是当着孩子的面说出这句话,着实是吓我一跳,小家伙心理阴影面积多大?香菇蓝瘦想哭.....她没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有能动性的内心需要被看见的需要被平等尊重的小大人。

教师与孩子间需要互相理解尊重,尤其是教育者需先理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特点、孩子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不权威强权占势欺人、不吼不怒不急躁不强制不干涉、不贴标签。

幼儿教育者的素质是什么?

懂孩子 - 比如我负责的是4-5岁中班孩子,我需要懂4-5岁孩子发展特征以及趋势是如何的;4-5岁儿童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4-5岁孩子的认知发展到什么程度,包括感知觉的发展、注意力的发展、观察力、记忆、想象力、思维、言语的发展特点;我需要知道4-5岁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特点和培养方法;需要知道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特点及能力培养原则方法;需要知道孩子们身体和心理发育中可能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是什么等等。这些是自己实施每日活动、每一环节的基础。现在对于我幼儿新手老师来说,是个重点,需要花时间去进行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真观察和思考以及与同事沟通请教升级的。

懂教育 -包括早期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做早期教育?以及教什么,育什么?怎么教育?

0-3-6岁早期基础教育是情感张力与成长力和对世界生命感受力的底层建构阶段,尤为珍贵。3-6岁儿童与幼儿园里小伙伴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各种活动,在集体活动相处中不断认识-理解-感受自己和他人的过程建立基础的日常生活秩序习惯以及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的感受联系。

鲁道夫•史坦纳说早期幼儿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爱与温暖;

2.对环境的关注与对感觉的培养;

3.具有创造性与艺术性的体验;

4.值得儿童模仿的有意义的成年人行为;

5.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玩耍;

5.对童年的成长力的保护;

6.感恩、敬畏与好奇心;

7.快乐、幽默和幸福;

8.成年人是在内在发展的道路上。

1-7简直不能再赞同了,8不是很理解。

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幼儿教师:内心宽阔、坦荡接纳与表达;尊重学校、尊重工作环境和同事们的不同,学习成长,尊重孩子,尊重深入探究孩子们的需求和特点;温柔耐心美好关注孩子们,即使是所谓的Terrible 时刻,调节好情绪,同时保持智慧,小种子们沐浴阳光充满生命力地在爱中生长,不断茂盛颀长!

孩子常见问题梳理与解决:

入园前,准备孩子信息时-尤其是过敏儿时

当班级来了新同学/当你的孩子是插班孩子时

当入园第一周孩子不适应哭着说想妈妈时

当校车上带玩具发生争执时

在班级玩玩具发生争抢时

当小朋友玩扮家家都说: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这个黑娃娃时

当孩子不睡午觉、难睡午觉时

当孩子说老师我不饿(我吃饱了)时

当孩子咬手指时

当孩子喜欢打人、推人动手时

当你的孩子被打、被推、被动手时

当小朋友说:她还是个宝宝,我四岁半/五岁了。

当孩子双语言不够通,有障碍时

当孩子被老师误解受批评时

当孩子说肚子不舒服、手疼时

当孩子掀起你的裙子时

当孩子想抱你时

当孩子想和你疯时

当孩子说:她不要和我做朋友了....

当孩子打到别的小朋友,应付地说了对不起时

当孩子说不要来幼儿园时

当孩子生活常规、一日作息还是混乱时

当孩子吃饭喊着要喝水时

当孩子水壶、书包、还是没放在指定位置、室内室外鞋还是需要一次次强调时

当排队叫人总是要扯着嗓子或者要排上5分钟以上时....

当Circle Time 还是抓不到重点时

当孩子说好无聊时

当孩子和你说:这儿痒,那儿疼时..

当孩子不愿意和你说出心事时

当用餐时孩子爱说话,不认真吃时

当孩子说我不要和男生坐一起,不要和女生一起玩时

当课堂活动(语言、科学、艺术、游戏、生活、体育、音乐等等)时,孩子说不想参与时

当老师由于情绪没控制好,对孩子生气吼叫,孩子害怕时...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