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江流域已建什么工程

如题所述

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具体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和平原绿化工程等5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建设范围包括31个省(区、市)的1500多个县(市、区、旗),是我国启动实施较早的林业重点工程。

一、“十五”期间长江等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力度,在工程区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340.9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5.18万公顷,飞播造林14.33万公顷,封山育林191.40万公顷;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20.95万公顷。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据最新调查结果,长江、珠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53%和39.91%,比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了3.3和4.89个百分点。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逐步增强,水土流失程度逐年下降。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2003年),全国11条大江大河流域土壤流失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其中长江、淮河流域土壤流失量下降了50%左右,黄河、珠江、钱塘江等流域下降了30%。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8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9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工程区很多地方昔日被泥沙淤积的河床已明显刷深,很多干涸多年的小溪恢复了清流。(二)工程质量明显提高,林种树种结构不断优化。按照“质为先”的营造林方针,长江等防护林工程营造了一批林业“精品工程”,经全国造林综合核查,近年来,长江等防护林工程“三率”(面积核实率、合格率、平均成活率)一直保持在95%、90%、85%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工程建设中的防护林、混交林比例都有大幅度提高,分别占人工林面积的70%、50%以上。西部地区营造的灌木林比重在增加。一些地区通过低效防护林改造使林分结构得到优化,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长江等防护林工程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建设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基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大批农户通过直接参加工程建设和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走上致富路。依托森林资源,不仅带动了养殖、种植业发展,而且促进了木材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四)为构建重点地区的防灾减灾体系和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条件。长江等防护林工程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因害设防的原则,营造了功能各异的防护林,初步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屏障。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控制面积由2000年的3100多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3400多万公顷,控制率由67%提高到74%,基本构建起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初步框架。沿海防护林工程新造或更新海岸基干林带7884公里,使海岸基干林带初步实现了合拢,极大增强了抵御台风、风沙、海潮、海雾等自然灾害能力。(五)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长江、沿海及平原绿化等防护林工程,通过大力发展村屯四旁植树,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小康社会发展。一些沿江沿海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城市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河北省易县全县369个村已建成环村林带,实现了高标准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农村绿化新格局。

二、“十一五”期间长江等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基本设想

根据工程规划,“十一五”期间,5个防护林工程的建设任务为:人工造林342.66万公顷,封山育林305.5万公顷,飞播造林36.6万公顷,低效林改造547.76万公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工程特色抓建设。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继续巩固建设成果,积极推进低效防护林改造,加快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步伐,提高森林质量,同时要突出“两湖两库”(即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和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及沿线)的治理,重点构筑三峡库区周边和南水北调源头及沿线生态屏障;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以发挥植被自然恢复能力为主,加大封育力度,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重点,不断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径,尽快构筑功能齐全、防护有效的岩溶地区生态屏障;沿海防护林工程,以增强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红树林发展、滨海湿地保护、城乡绿化为重点,扩大规模,拓展内涵,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努力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万里海疆绿色屏障;太行山绿化工程,要坚持实行封山禁牧,重点推进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尽快实现“黄龙”变“绿龙”的目标;平原绿化工程,以农田防护林和村镇绿化为重点,以完善政策、加快平原地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为突破口,以抓好高标准示范区建设为带动,进一步加快平原绿化步伐,全面提高平原绿化水平。

(二)强化重点区域,建设亮点工程

1、突出沿海一条线,建设绿色万里海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

2、突出三峡库区,确保长江上中游生态安全。要以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为依托,加强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确保长江中上游主要湖库地区生态安全。

3、突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及沿线地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要在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基础上,将“南水北调源头及沿线”绿化作为重点建设,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4、突出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建设“两湖”绿色屏障。要将洞庭湖、鄱阳湖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加快湖库周围防护林体系建设,确保长江中游主要湖库地区生态安全。

5、突出石漠化地区,让干石山重披绿装。要加强西南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力度,加快封山育林,推广多种建设与治理模式,使干石山尽快恢复植被。

6、突出粮食主产区,为高标准农田构筑高标准的绿色屏障。要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我国粮食主产区作为平原绿化的主战场,加强村屯四旁植树,强化生态文明村建设,主动为标准农田配置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三)积极调整工程建设管理思路,切实加强工程管理

一是调整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全面加快发展步伐。二是调整工程建设方式,突出生态优先、国投为主的原则下,大力推行产业拉动和非公有制林业。三是调整工程建设内容,构建综合防护林体系。四是调整工程投入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调整工程建设机制,增强工程持久动力。六是调整工程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