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交通道路变化的作文

如题所述

作文不好找 我这有资料 你可以参考一下 用来写 自己截取一些就好了 很容易的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下辖武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市区北至长江,南临太湖,都只有18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并具备了开通中程国际航线的条件,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行,邮电通讯可连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常州成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所辖三市也都先后进入了"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1995年以来,常州又连续几年被江苏省权威部门评为投资回报率最高地区,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建设和努力,已发展成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城市。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常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创历史最好水平,1997年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比19 92年增长20%和17%;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76%,比1992年增长1.1倍;乡镇工业1997年完成销售收入508亿元,是1992 年的2.8倍,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达90%。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动力机械、工程机械、汽车(摩托车)及配件、输变电设备、电子信息及现代音视设备和新型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一,形成了柴油机、装载机、变压器、城市客车、微特电机、VCD、牛仔布、新型建材等一批优势产品, 全市共有76只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居前5位。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工业已达41%,农业已达52.8%以上,分别比1992年提高4个和 10百分点。扩大开放、加快开发、积极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常州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五年来,全市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出口商品已达18大类2500多个品种,累计完成自营出口38.6亿美元,年均增长46.7%;其中1997年完成12亿美元,是1992年的6.8倍;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定在40%以上,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逐年增加,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68亿美元,年均增长47.6% ; 其中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是1992年的7倍;五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合资项目138个,已有日本东芝、韩国现代等50家国际大公司落户我市;到1997年末, 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504户, 利用外资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 平均投资额由五年前的150万美元增加到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已占常州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38%, 占工业技改投入的76%,利用外资领域拓展到基础设施、农业和第三产业等, 并发展了多种形式的间接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得到较快发展,五年累计实现外经合同2亿美元,兴办境外企业80家,涉及37个国家和地区。 开发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累计新批利用外资17亿美元, 正在成为常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位于常州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最大载体和窗口,道路骨架已贯通32平方公里,供水、供电、供气、邮政等各项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日本小松、普利斯通、丸红,美国华生、赛德,意大利雷迪斯,韩国现代,台湾光阳等1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已进区落户, 并建成了集培育、孵化、中试于一体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已有国内3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驻中心。 常州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常州市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努力从体制机制上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以搞活搞好国有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全市有41家企业进行了以公司制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共组建省市级企业集团160多家,其中省级企业集团38家,江苏常柴集团被列为省级重点企业集团; 新建或改制股份有限公司16家(其中4家公司挂牌上市),有限责任公司943家,一批企业进行了先售后改制试点和规范破产。通过改制融资,近两年筹集资金16.4亿余元,盘活资产存量21亿多元。狠抓了再就业工程,近两年共安置下岗待业职工3 万人,再就业率达6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全市建立了劳动力、人才、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和会计、审计、法律等一批中介机构,初步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市场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各个领域逐步占居主导地位。 围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常州致力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使过去的五年成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投资环境改善最快的五年。按照"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 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建成了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外环路、常州民航机场、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常州火车站改扩建、京杭运河常州段整治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通了常州地区程控电话网、光缆通信和移动通信网,城乡电话机普及率22.3部 /百人;长江引水、污水处理、 供气和魏村水利枢纽等工程也都相继建成;旧城改造、城乡、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已创建成为全国卫生城市。早在1986年,常州就被国家确定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十年来,常州紧紧围绕"培养人、服务人、保护人、造福人"的宗旨,先后实施了三期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在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环境保护等领域先后完成了400 多个社会发展项目,建成了国际学校、刘国钧职教中心、聋哑学校、广电中心、图书馆、精神病防治中心、红梅居民住宅小区等一批具有时代气息,体现科学、合理、适用原则的社会综合服务设施和社会发展"民心工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又把实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适时组织政府各部门认真研究制订了《常州21世纪议程大纲》,并把它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正式启动了可持续发展的16项专项行动计划,力争使常州成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进地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繁荣,常州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过去的五年,是常州居民收入增长最快、消费结构变化最大的五年。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25元,农民人均收4410元,均比1992年增长 2.7倍。同时,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提前五年实现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全市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5.7岁。对照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小康水平12项指标,全市在1994年基本达到小康,提前进入了向初步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阶段。 常州市正在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城乡协调发展三大战略,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常州将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人均GDP2. 8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8:38;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工业达50%以上,农业达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20%以上;职工年平均工资性收入达1.3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 6000 元。 到2010年,提前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