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老问题怎么解决

如题所述

大家都说了很多国家社会等宏观方面的。

作为养老院从业者,我就说一下作为个体养老的准备

一,保持身体健康,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到了老年您就知道老来卧病,那生活不叫生活了,只能叫苟活。

二,存够钱,做好规划。别老想着把钱留给子女,自己先过好,也千万别提前把自己的财政权交给子女,这种翻车的前车之鉴很多了,您细品。

三,养儿防老吗?当时是防的。当然母慈子孝,父仁子忠,自己要做好榜样。另外子女现在也难,一个人要撑一大家子,不心疼吗?这个不能太指望。

四,养老,心态要正。老年意味着对将来的规划时间只能以年为单位了,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正视这种恐惧,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这个非常重要。

五,养老说到底就是人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的一段旅程,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总要自己生活,养老也是一样。

我是陈冲,在深圳养老院从事养老行业,养老的事都可以聊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06
目前更完善的养老方案还在不断探索中,还没有十分好的养老办法。小能伴中老年平板电脑终端,专注解决中老年朋友健康管理,亲情陪伴和娱乐生活的晚年需求,让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享受科技与互联网的乐趣,为您解答。
总的原则是按照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不变。具体有几点建议:
(一)继续巩固家庭养老这一基础不动摇。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尽管往后的家庭人口结构是“421”的常规模式,子女赡养压力不断增大,但法律赋予的义务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要继续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倡导文明新风、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等形式,进一步确立子女的赡养责任和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础保障。
(二)鼓励和支持低龄老人老有所为,走积极养老之路,尽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老年人在未老之时和进入低龄老人阶段要通过养老保险储备自筹养老金,或通过适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挣得一些收入充当日后的养老金,以减轻子女的赡养负担。
(三)加快社区养老服务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政府在加大行政推动的同时,也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一是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二是服务设施建设。村庄建设、小城镇建设规划,都要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的健体、康乐、文化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农村特点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项目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四)适度发展养老机构。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的投放力度,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和居养水平。同时要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机构,要象招商引资一样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市场化的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空巢、独居等家庭养护困难老年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
现行的新农保政策,给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老年人暂时还无法享受到新农保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农民看到实惠、得到实惠,才能调动农民的投保积极性。要改变现行的新农保全部由个人缴纳的做法,实行与城镇养老保险一样的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以逐步消除或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资源相对共享,体现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06

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个全球性问题,但是在中国尤其突出,养老需求迫在眉睫,中国将有上亿的老人需要解决养老问题,大量的老人造成国家养老资源紧张,压力很大,需要出现一些像贵州爱银发养老这样的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养老机构缓解压力,解决养老问题。这样说不知道你明白了没,不明白请继续提问。

第3个回答  2020-12-31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秉承这样的养老理念,子嗣在传统文化中意义重大,意味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现如今,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很多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长土壤,由于少子化的人口结构、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业的流动性、生存压力等种种原因,传统的亲情养老变得难以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探求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抱团养老”其实是互助养老模式的一种,从传统社会心理和当前人口结构来看,“抱团养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可以成为未来人们养老的重要选择,但前提是老人们要拥有共同约定并且能够严格遵守。在这方面除了靠老人的自觉自愿之外,基层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都应该发挥作用,帮助缺少相关能力的老人形成约定,约束参与者按约定行事,在老人之间产生矛盾纠纷时按照之前的约定积极主动化解。
我认为,对老人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关心和温暖,而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和提供庇护的房子。这就需要政府重视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不仅在物质层面照顾好老人,更要在精神层面给予老人温暖,不仅仅是建造养老院,而要为无处可去的老人建造晚年的家。幸福养老,也需要老年人从自身做起,部分声音认为,老年人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兴趣爱好,充实精神世界,这也是幸福养老需要具备的“技能”。
此外,舆论呼吁子女承担起更多照顾老人的责任。毕竟,“常回家看看”才是老人真正期盼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