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肉价格走势

我是邯郸地区的一个养猪农户,想知道现在猪肉的价格走势。有谁知道给说一下!!!

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从分品种看一季度农产品批发价格,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下跌,截至3月底全国猪肉批发的周均价每公斤46.28元,连续7周下跌。

随着疫情的好转,我国畜牧业的生产秩序也已经基本上恢复了正常。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生猪生产恢复是持续向好, 新生仔猪继续保持增加,增幅是7.3%,是连续第2个月增长。生猪的存栏环比增长了36%,这也是连续第2个月增长。反映到价格上,活猪的出栏价格连续7周下降,总共与2月份创的高点相比,降幅达9.7%。现在猪肉价格来说,每公斤降价6元。

扩展资料

其中,牛羊肉、禽肉和鸡蛋的价格偏弱运行,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低于去年同期。水产品交易量回升,价格回落。另外,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在回升,从当前生产情况来看,供应总量有保障。总体来说,当前粮食储备是充足的,口粮完全自给,随买随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8

迄今为止,猪肉价格逐渐趋于稳定。

2019年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不敢养”“不让养”“没地养”“没钱养”的症结正在被打破。通过政策引导和生产扶持,预计2020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1年猪肉总消耗量以中国最多。而若以平均每人食用的猪肉,则以捷克第一,其次为中国台湾、波兰。此外,生产猪肉最多的地方亦为中国,占全世界猪肉肉品46%以上,接下来则是美国的7%。

17世纪之后,猪肉陆续成为全世界主要肉品以来,选择猪肉的标准都大约相同。都是浅红,肉质结实,纹路清晰为主。

而最高级的肉,是瘦肉与脂肪比例恰好,吃起来不涩不油的肉品,其部位约在里脊,大腿,和排骨。之后,如果白色脂肪越多,猪肉肉品等级就越低。不过,若为全脂肪的猪肉,亦可制成猪油。



扩展资料

猪肉加工方法:

猪肉大量被加工制作各式肉罐头、火腿、香肠、腌肉,甚至宠物食品。此种加工用的猪肉,甚至比鲜肉还多。

除此,家猪不重要部位屠宰产生的猪耳朵、猪脚、猪鼻子、猪头、猪舌头甚至猪内脏所成的猪肉,还可以与其他蔬菜炒成菜肴。

此做法于东亚、美国南方、欧洲等地都有。除此,猪血也在中国内地被称为“血豆腐”,台湾还有使用猪血与米做成的点心,台湾人称此为猪血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猪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05
这是我辛苦找到的讲得最透彻的猪价格走势分析

2008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之猜想

最近一个多月来,猪价的下跌趋势已十分明显,不少主产地的猪价与前期最高价对比已下跌20%。由于饲料成本和其它成本的大幅上升,养猪的利润空间已越来越狭窄。猪农们盼望的秋季季节性上涨虽然仍然存在,但即使猪价略有上涨,也决无带来利润上涨的可能。

因为养猪利润不能单纯以猪价高低的绝对值来衡量,还应该考虑总成本的增减因素。用最直观的传统方法即猪粮比价来计算盈亏平衡点已不再适合目前养猪行业利润分析的现实,因为作为养猪总成本主要构成要素的粮食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价格没有“跑赢大盘”,以至于在养猪总成本中的占比降低,如果仍然简单地以原来的猪粮比价做主要参照来计算利润将严重脱离实际。

成本增加对养猪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先从饲料角度上来看,近期粮价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比起其它原料的上涨速度来真可谓小巫见大巫。粮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只上涨了约40%,但做为主要原料的植物蛋白原料上涨了100%以上,预混合料中占比最多的成分磷酸氢钙上涨三倍以上;其它辅助原料如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原料的上涨首先给饲料行业造成很大压力:销量萎缩难以摊薄单位生产成本,率先或过渡提价又会影响销量甚至失去市场,所以各生产厂家涨价时都格外小心,谁也不敢一步到位,只能逐渐加码。有实力的厂家可以靠前期库存低价原料维持一段时间,而有些厂家不得不寻求价格较低的原料做替代品以延长涨价节奏,这样就降低了饲料质量。

目前饲料价格总水平同比已经上涨70%左右。不管是饲料涨价还是偷工减料,后果都会传导到养猪生产这一环节,所以猪农都是最终的买单者。

人工成本也差不多增加了一倍,2007年前普通饲养员月薪一般为600~800元,现在多数都在1200元以上,而且要找到合适的工人比以前更加困难。

另外,保健费用也在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年疫病的广泛流行大幅度增加了用药量,二是兽药价格从去年到现在,平均涨幅亦在30%以上。笔者作为养猪第一线的行业人员体会最深,根据生产记录分析,前些年每头猪的全程药费(包括保健药物、疫苗、消毒剂)支出只有8~10元,增加到现在的40元以上,也就是增加了4倍还多。

其它成本的增加亦不可忽视,如水电费、设备损耗维修费、原料及产品的运输费用等等,尤其是疫病风险成本(疫病死亡和对生长影响的成本分摊)的增加更不可估量。

成本的大幅攀升,对猪农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猪价不下跌也大大挤压了养猪的利润空间,现在价格下跌,不更是雪上加霜了吗?

成本不断上涨,为什么价格还会下跌呢?这就是因为供求关系出现了变化。供求关系是由产品数量和消费量两个方面构成的与猪价互为因果的关系,产品数量和消费量都不是常量,而且两者都没有绝对的合理量,在其它因素的参与下共同对猪价产生影响,这就有了猪价的波动。

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猪价的影响

一、供应方面

自2007年以来,虽然在政府对养猪补贴政策的刺激下,规模猪场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尚不足以补充散户退出的空缺。加之年初南方冻灾的损失(据统计在400万头左右)以及四川地震损失(约300百万头左右,估计全省猪肉产量将减少70万吨),所以预计全国全年实际出栏数量最多与去年持平。上半年虽然饲养总量降低,但是猪农受高猪价剌激作用的影响,以及为了摊薄高价购进的仔猪对育肥期单位增重成本的增加,出栏体重普遍增加,因此猪肉的实际供应量有所增加。

我国政府从6月1日起对进口肉类关税降低50%,在一定程度下也影响猪价走低。去年我国猪肉进口量是8.6万吨,据称今年前四个月已是去年全年进口量的两倍以上,下半年在关税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猪肉进口更可能大幅增加。但随着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国内生猪价格的下降,价差因素也会抑制进口数量。而且根据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冻肉在市场上是不受欢迎的,所以进口肉类实际主要用于肉类加工,以及对大型宾馆、学校单位的供应。虽然数量有限,但“蝴蝶效应”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二、消费方面

供应方面没有出现大的变动,所以问题主要出现在消费环节上。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市场消费量不断萎缩,这是猪价走低的主要原因。消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不断紧缩经济,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空虚,虽然还没到中国老百姓真的吃不起肉的程度,但是在中国,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备的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人们对经济紧缩十分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捂紧自已的口袋,这是经济大环境对猪价的影响。

经济大环境变化对猪价的影响

作为经济大环境对猪价影响的佐证,我们从目前南北猪价差异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北方是饲料粮食的主产地,饲粮价格比南方低20%左右,但目前北方猪价反而比南方高?

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分析一下:由于南方的主要消费地——东南沿海的闽粤一带,工业主要以出口加工为主,受出口萎缩的影响较大,所以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也更多,因此对猪价的影响也最大。

云贵两省生猪历来以当地消耗为主,所以至今猪价相对比较稳定。当地经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弱,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大环境对猪价的影响程度。

湖南做为广东市场的主供地,此前生猪生产发展最快,也是全国生猪主产地之一。而饲粮主要依赖北方供应,产品主要依靠外销,受到的打击最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近几年京津唐三角经济区、山东沿海经济带、上海经济区的发展突飞猛进,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整合亦成效斐然,北方养猪业当然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影响猪价的其它因素

肉类的主要替代品是禽蛋类和水产品,虽然各自都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但人们往往根据价格和供应的变化调整在餐桌上的比例。

所谓“刚性需求”也就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需求,比如说礼仪之邦的中国,宴席上鸡鸭鱼肉,少了一种就有怠慢客人之嫌。又比如某人如果在大众广庭之下,说多少天不知肉味了是多么没面子的事情呀?

而弹性需求是相对刚性需求而言的,就是消费的量可以依情势而增减,如鸡鸭肉便宜,我可以多吃禽类少吃肉类,而如果猪肉便宜,我就多吃猪肉少吃其它,都很便宜了我就喜欢什么就多吃什么。所以其中的一个品种价格要超过正常水平,必需条件是这个品种货源奇缺。

目前的情势是生猪供应仅能满足刚性需求的水平,所以价格呈“过山车式”的下滑情况应该暂时无忧。但是在有些地方,养禽业却受到了又一次严重的打击,以笔者所在市目前养鸭场为例,批发价一度每千克只有7.6元,在目前成本水平已经陷入大幅亏损的境地。

牛羊肉的生产目前在我国长期维持能满足刚性需求,所以价格相对稳定,对猪价的冲击作用不大,但禽类水产品对猪价的冲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关于猪价走势的猜测

猪价的前景如何呢?猪农何时可能陷入低价漩涡?鉴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影响经济的因素十分复杂,由于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想得出准确的预测结论殊为不易。所以,如其说预测不如说是猜测。

今年年初南方雪灾冻损仔猪的效应将开始显现,因此目前南方猪源将渐趋紧张,这对南方猪价将是利好。因此南方猪价有望逐步走高,不过秋季高峰价格维持的时间,要在稍后对南方疫病的影响做出评估后才能确定。

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高热病将由南向北继续漫延。疫病对猪价的影响规律是初期由于猪农的恐慌性抛售猪价会不正常下跌,但在疫病平息后由于猪源短缺将会刺激价格上涨。所以短期来看,北方猪价由疫病漫延的情况而定,疫病漫延到哪里,哪里猪价将会不正常下跌。加之年初冻灾对北方影响较小,因此北方猪价秋季高峰可能弱于南方。

至于奥运渐行渐近,奥运盛宴对猪价将会有怎样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奥运对我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并不是短期集中在奥运期间,比如增加基础投资带来的经济刺激作用已经逐渐消化。至于奥运期间对猪肉消费的增加,相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的消费总量影响甚微,何况也许政府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

虽然成本的增加大大地挤压了养猪的利润空间,但是目前在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养猪仍有微利。笔者认为此前的猪价下跌客观上阻击了“养猪热”的迅速漫延势头,使这种微利期还将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养猪亏损期最早也会出现在09年9~10月以后。当然,前期高价位购进仔猪和疫病严重损失的猪场不在此列。

下半年猪市“K线图”

至此,对下半年猪市“K线”图已一目了然:从目前开始,猪价将由南向北逐渐走高,原来预计的七、八、九几个月的猪价小高峰仍可望存在,但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要达到此前的猪价最高峰有很大困难。

奥运期间对举办地周边猪价可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全国猪价的影响甚微。秋后随着疫病逐渐缓和,以及生猪生长较适气候环境的到来,货源将有所增加,价格亦可能有小幅波动。

传统的、规律性的春节前猪价下降,主要是由散户集中出栏引起,所以散养户的大规模退出,将弱化这一规律的重演。因此可以推测,在中国传统的春节猪肉储存习惯的推动下,消费量的加大将抵消出栏的增加效应。所以猪价不但春节前后下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甚至还有走高的希望。

参考资料:http://animal.aweb.com.cn/2008/0729/3114151824990.s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