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如题所述

一.罗森塔尔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并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测试,并随机选出了其中20%的学生。测试结束后,罗森塔尔告诉他们的老师, 这20%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潜力,将来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八个月后,当罗森塔尔再次出现在这所学校时,他发现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庭环境,智力等),被老师或其他人保以更高的期望的学生,能够从这种期待中得到鼓励,进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二.延迟满足实验。

这是发展心理学家进行的一个实验,实验者召集了一些儿童,并分发给他们一些糖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吃,只能吃一颗,如果二十分钟后再吃,则能够吃两颗糖果。一部分孩子禁不住诱惑,在拿到糖果的时候选择吃掉;而另一部分孩子能够抵住诱惑,吃到了两颗糖果。

在随后的跟踪调查中,实验者发现,能够抵住诱惑,吃到两颗糖果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更好,在事业或者工作中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情绪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将一胎羊羔放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中,一只在舒适的羊群中生活,另一只则放在狼圈旁,不久,生活在狼圈旁的小羊因惊恐不能进食,渐渐死去。实验者还将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单独给另一只狗偷食,笼子中的狗因为吃不到食物产生了暴躁,焦虑,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神经性病态反应。

嫉妒,愤怒,焦虑,仇恨等负面情绪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理平衡,引发一系列心理及身体上的连锁反应。而对自身,对周围的环境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四.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监狱进行了一项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担任志愿者。志愿者分两组,分别扮演“囚犯”和“看守人员”,“囚犯”和“看守”很快进入了角色:“看守”对“囚犯”进行殴打,恐吓,威胁,“囚犯”则逆来顺受。最终,实验人员不得不提前退出,30%的“看守”被确认为虐待狂。

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魔鬼。

五.哈洛猴子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哈罗将小猴子从母猴子身边带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铁猴子和一个布猴子。铁猴子会每天给小猴子提供奶水,而布猴子除了触碰起来舒服没有其他任何作用。而结果却是小猴子对布猴子的依赖性更强。

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不是来源于奶水,而是通过和母亲的亲密接触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如果你的孩子和你不够亲密,那么你就抱抱他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2
普通心理学:感觉剥夺实验、睡眠剥夺实验、艾宾浩斯记忆实验;

发展心理学:视崖实验(知觉发展)、三山实验(前运算认知)、猴笼实验(依恋理论)、海因偷药实验(道德发展);

社会心理学:布鲁纳钱币实验(社会认知)、罗森塔尔实验(认知偏差-皮格马利翁效应)、拉皮尔实验(态度)、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服从)、阿希实验(从众);

人格心理学: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小阿尔伯特实验(华生)、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观察学习实验(班杜拉)、小白鼠迷津实验(托尔曼)、双生子研究实验(高尔顿遗传论);

管理心理学:霍桑实验(霍桑效应);

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猫笼实验(试误说)、奥苏贝尔学习实验(下位学习理论)、布鲁纳学习实验(上位学习理论);

生理心理学:海兔实验(条件反射的生理运行机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