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著名的散文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2、茅盾的《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

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3、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4、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依依惜别的深情》是著名作家魏巍1958年发表的一篇通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前夕,同朝鲜父老乡亲、人民军战友相互所表达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历史镜头。作品既有概括介绍,又有具体描写,情景交融,笔墨传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5、巴金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

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2、《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3、《父亲的病》 鲁迅

在《父亲的病》中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

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4、《背影》 朱自清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5、《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散文。文章讲述了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

重点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第2个回答  2018-01-10
《为了忘却的纪念》 鲁 迅
  《中秋的月亮》 周作人

  《天涯处处皆芳草》 曹靖华

  《信心与反省》 胡 适

  《雨》 刘半农

  《梦与现实》 郭沫若

  《说中年》 陈衡哲

  《春的林野》 许地山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敦煌游记》 张恨水

  《哀思》 陈西滢

  《白杨礼赞》 茅 盾

  《水样的春愁》 郁达夫

  《芦沟晓月》 王统照

  《鬼的世界》 许钦文

  《印度洋上的秋思》 徐志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丰子恺

  《春的警钟》 庐 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海燕》 郑振铎

  《春风》 老 舍

  《世纪末的悲哀》 瞿秋白

  《樱花赞》 冰 心

  《野草》 夏 衍

  《赋得春早》 俞平伯

  《死人复活的时候》 胡 风

  《谈话的艺术》 梁实秋

  《西山的月》 沈从文

  《西湖的雪景》 钟敬文

  《寻梦》 巴 金

  《彭德怀速写》 丁 玲

  《又是一年春草绿》 梁遇春

  《雨的滋味》 施蛰存

  《毛主席向着黄河笑》 臧克家

  《花潮》 李广田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春雨》 缪崇群

  《爱晚亭》 谢冰莹

  《龙年谈龙》 柯 灵

  《鉴湖魂》 罗大冈

  《难老泉》 吴伯箫

  《晨光》 张中行

  《蝉的歌》 艾 青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

  《终身大事》 萧 乾

  《春归燕园》 季羡林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 红

  《读书若乐》 杨 绛

  《可贵的山茶花》 邓 拓
  《秋海棠》 何其芳

  《文化问题断想》 金克木

  《夜的进行曲》 叶 紫

  《梦之歌》 陈荒煤

  《书的梦》 孙 犁

  《故乡的雨》 唐

  《茶花赋》 杨 朔

  《天安门之夜》 叶君健

  《花与鸟》 贾植芳

  《浮云》 严文井

  《富春江畔》 碧 野

  《巍巍太行山》 刘白羽

  《红叶》 苏 青

  《雾里峨嵋》 吴祖光

  《秋天里的春天》 陈 原

  《雾失楼台》 黄秋耘

  《夜宿泉州》 郭 风

  《书的故事》 黄 裳

  《冬青树》 林海音

  《海滩拾贝》 秦 牧

  《温馨何处》 吴冠中

  《路标》 魏 巍

  《葡萄月令》 汪曾祺

  《月夜寒箫》 穆 青

  《临江楼记》 何 为

  《三峡赋》 峻 青

  《赋得三十五年早春》 吴小如

  《十月长安街》 袁 鹰

  《故我依然》 黄宗英

  《重阳成都行》 文洁若

  《霞落燕园》 宗 璞

  《逍遥游》 余光中

  《闲话鼻烟壶》 邓友梅

  《岳阳楼远眺》 林 非

  《寻瀑》 从维熙

  《大峡谷去来》 邵燕祥

  《天涯海角》 王 蒙

  《乡魂》 冯骥才

  《往事如烟》 三 毛

  《煌煌上庠》 卞毓方

  《夜雨诗意》 余秋雨

  《领略巫山》 周 涛

  《细雨梦回》 肖复兴

  《冰山之父》 张承志

  《春秋赋》 赵金光

  《踏雪寻梅》 张抗抗

  《诗魂》 赵丽宏

  《黄陵柏》 贾平凹

  《清欢》 林清玄

  《塞上五记》 王安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古代的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近代的 鲁迅散文集《野草》中国散文之祖
周作人《谈虎集》《谈龙集》《观云集》鲁迅之弟 但就散文造诣而言在鲁迅之上
徐志摩的散文 最优美的意境,如诗的才气
冰心《致小读者》及她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童心优美

梁实秋《雅舍小品》抗战期间的世外桃源 安贫乐道
现代的 余秋雨《文化苦旅》获得鲁迅文学奖 《行者无疆》思考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
巴金《随想录》文革的思索与人性
毕淑敏 林海音 宗璞 郭小川 的散文都不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4-06
势……我们奔跑,我们嬉闹,我们肆意的挥它带着笔者的情感流出,有时是忧伤的旋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