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肩负历史使命

如题所述

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同样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作为现代人所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志

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开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

2、自强

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

3、自立

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

扩展资料: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祖国未来事业、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的源动力。

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唯有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浅谈“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30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以概述为以下3个方面: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实现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理想。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成为了近代历史上的落伍者,在现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与冲突的洪流中,在一个充满创新,依靠创新的社会,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靠一代代人的奋斗努力,靠的是各国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奉献,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当代大学生理当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在未来的人生奋斗中自觉地担当起为世界和平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07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新青年,要更具进步性,革新性。百年前的青年为国家独立自由抗争着,百年来,无数的青年大学生秉持着“五四”精神,为国家富强燃烧着自己的青春,让生命之花在奉献中绽放!
第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励精图治,刻苦好学,让祖国的科技腾飞。当今国家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落后挨打的历史警示着我们,国家科技的强大会让我们说话更有底气,做事更加硬气。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致力于科技方面的创新,不负国家栽培,不论是外深造,还是在内学习,都应该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国家!
第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知史明理,以文化人,让祖国的文化传播。一个国家的根基在于它的文化,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值得当代大学生去探索,去汲取。学习历史,研究文学,探究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与形式,创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播方式,用德学影响世界!
第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投身军旅,致力参军,让祖国的国防强大。和平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但是你不知道危险何时来,大学生参军在“战场”点燃热血青春,在军旅生活中磨练自身,锤炼品行,为保家卫国时刻准备着,维护国家主权!
总之,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并为此不懈奋斗!
第3个回答  2017-04-20
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前言: 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面竞争空前激烈。而对人才的争夺则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的大学生们受到了来自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就是未来和希望。我们素质如何,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视。
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二十一世纪振兴中华使命的群体,我们该怎么办?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使命”,古指奉命出行,引伸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历史使命”,就是担负重大的历史任务和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有远大的目标和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所谓开来, 就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百年的历史,它需要几代,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而重任自然落在一代代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身上。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事件使中国广大人民自愿地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充分证明人民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2、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使中国从一个极度落后贫穷的国家,发展为今天世界上少数几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连西方国家也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事实也证明,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肩负历史使命,做有为青年
从历史的回顾中,我们懂得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民族,中华民族也是有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列的伟大民族。我们作为这个伟大民族的子孙,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继承先辈的遗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历史使命,不仅不远离我们青年大学生,而且与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它不仅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且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实实在在的责任和义务。 (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
中国当代大学生不是以个体而存在的,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主义”这把保护伞下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国家的荣辱兴衰与我们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因此,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当之无愧成为当代大学生首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判断国际动向,向着国际上需要的人才战

略目标迈进,从而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 2、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生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3、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固步自封就会导致逡巡不前,只有不断的改革,着眼于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不断保持年轻的生命力。 二、明确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一)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做人的问题是大学理想问题的基础,学会做人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所谓立身,是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做人的价值标准,进而具备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能够将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积累的智慧精神、价值理想、品格情操等精神财富内化于身心,能够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二)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北师大校长钟秉林指出:“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总体质量要求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二、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第四、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身体素质。没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时代要求大学生要有健康成熟的心态,积极向上、热情地做事是健康的心态;自信、永不言弃的信念是健康的心态;包容一切的宽广胸怀也是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态,是大学学业和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
(四)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蔡元培先生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美育。”在人的“知”、“情”、“意”三重心理结构中,情感是知觉和意志之间的桥梁,是完成完美人格的动力环节。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有爱心,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不可能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三、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一)2007年“五四”青年节,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要求青年:“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二)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人,肯定是一个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许多学校的校训都少不了“实事求是”的内容,就是要求大学生追求科学之真理和做人之真谛。21世纪是科学大发展的世纪,大学生应该尽最大努力调动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不畏权威、勇于提出不同见解,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南丁格尔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中塑造出来的形象,是艺术、科学和爱心的结合。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志愿献身科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的精神,要求大学生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大学生既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世界文化的精华,还要向社会实践学习,向基层群众学习。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结束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三千年前,有哲人就说过:“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关键是怎么发现这个才。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使命要与21世纪的中国接轨,与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接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提高自我素养,了解国情,增值自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神圣使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2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