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心里的孤独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孤独感是个体感觉到社交不足或人际关系有缺陷时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是令人痛苦的、不愉快的负面情绪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大一学生,对于这个话题我认为我比较了解。我认为大学生心里的孤独主要是以下几点:


1.💫形单影只的孤独💫
同学们刚进入大学后,大都是抱着兴奋又期待的心情,但是会慢慢的发现,孤独成了一种常态。如果去外省读书的同学,会对当地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都感到很不适应,交不到朋友,可能会经常觉得自己无法融入班集体,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没有朋友,没有知己,只有孤寂。

形单影只的孤独

每天独来独往,在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四点一线之间徘徊,长时间交不到朋友,看到室友谈笑风生,可能会既羡慕又嫉妒。经常这样的孤独状态,会导致自己进入寂寞又压抑的状态,从而产生孤独感。


2.💫追求梦想中的孤独💫
当同学们进入大学后,一定怀报理想,追求梦想。但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你往往会发现,身边的阻碍非常多。同学们不理解你的梦想,可能会打压你,嘲笑你;老师不看好你的梦想,可能会劝退你,否定你。

追逐梦想的孤独

所以你在追逐梦想的这条道路上,一定会布满荆棘,杂草丛生,心中充满孤独感,不被理解。但是你要知道,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强者都是孤独的,无论风暴把我们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们都将以黑马的身份上岸!我们终将战胜孤独,成为真正的强者!


3.💫不被理解的孤独💫
上了大学后,学习、社团、社交往往会让你忙得脱不开身,本周在各种工作中,会让你身心俱疲。有时候你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往往这些观点不会被对方接纳,不被理解非常难受,你一定会感觉到不被理解的孤独。

不被理解的孤独

如何克服不被理解的孤独呢?首先你要明白,懂我者不必解释,不懂我者何必解释,如果人人都理解你,那么你就不会变强,你离强者仍然有距离,所以不被理解的孤独在大学来说是一种常态。


同学们,希望你们明白,进入大学后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不会轻易被周围的环境左右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不是你跟别人混了多久,而是独自一个人走了多远。孤独是一种常态,只有你适应了孤独,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8

大学生活里,我们虽然经历着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每天都会和朋友一起上课、学习、逛街、吃饭,但有时还是会感到孤独,这些孤独感来自于:

『 明明朋友有很多,却没有真正交心的存在 』

在大学里我们除了学习,也会参加很多活动,结交很多朋友,这些朋友确实给予我们一定的帮助,也会在平常和我们一起上课、吃饭、打闹,陪伴我们度过四年的时光。

但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内心存在困惑时,却发现自己好像每一个知心朋友倾诉内心的感受,大家虽然会相互陪伴在一起,但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更不可能时刻考虑到对方。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感觉自己有很多朋友,却会在某个时刻感到孤独,心里仿佛空了一块。尤其是自己走在校园的路上时,想要找人分享自己的小事情,却不知道发给谁时,孤独感更明显。


『 对现阶段的目标或者未来感到迷茫 』

大学不像高中,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读大学意味着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大家的选择变得多样化,每个人对自己的规划也不一样。

很多人在中学都是服从安排型的,到了大学,虽然自由了,但是却无法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

       ——当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按照自己的计划取得证书、获得优秀的成绩、选择工作或者深造,会感到自己碌碌为为,与周围格格不入,孤独感由内而生。


『 因为家庭环境和自身条件而感到自卑』

在大学里,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家庭环境各有不同,有富裕人家、有普通家庭,也有贫困家庭,从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就能看出来差别,有时也能从一个人的性格上体现出。

       ——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有学生因为自己的家境不好,内心有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从而变得沉默寡言,不合群,没有朋友,自然会很孤独。


『 在学校里没有归属感 』

有的学生在学校很久了,也没有对自己的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只感觉这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就算有朋友陪伴,他们也依旧会想念故土。

        ——虽然我们要在大学里生活四年,但是以往的十几年是在自己家乡生活的,可能从没出过远门的我们,千里迢迢孤身一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走在不熟悉的校园,身边都是还不认识的陌生人,真的会让人感到孤独。

大学生的孤独感往往来源于内心,就算表面在怎么喜笑颜开,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想也会被孤独吞噬,我们想要对抗这种孤独感,唯一能做的就是:

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用书本上的知识,用参加比赛活动得来的经验,用兴趣爱好……好好做自己,别让其他烦恼占据你的生活,才能在这种孤独感中勇往直前。

第2个回答  2022-10-28

在大学生心里的孤独是什么?大学生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孤独?


1.不合群的孤独。大学里的舍友和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受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大家在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上都不一样,因此很容易出现误会和烦恼。

举个例子,可能你的家庭条件一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比较严格。因此你可能会比较专注于学习,然而你的勤奋努力可能会被他们讽刺,说你是内卷,可能会由于嫉妒你的成绩而疏远你,而你会发现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融入他们,反而搞的自己很尴尬,这时你会感到孤独。这时不如就让自己不合群了,不要再刻意去融入他们,甚至讨好他们,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在意他们的说法,相信自己在大学里总会找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2.没有对象的孤独。大学里再也不会有人管着你不让你谈恋爱了,因此我们周围的很多同学都会谈恋爱,甚至会出现很多爱情纠葛。如果你是比较内向的人或者是比较害羞的人的话,可能无法恋爱的主动权,因此当你身边的朋友每天都跟对象待在一起,你就会感觉到没有朋友陪伴的孤独,没有对象陪伴的孤独。

这种孤独有时候不仅仅是默默承受,还有可能被舍友们问候“呀,你在还没找到男朋友啊?”。所以这种来自没有对象的孤独也是大学生的孤独之一。

3.因为成绩,能力不够强,没有人愿意一起做项目的孤独。在大学里很多人会有保研或者出国的需求,因此他们对各项加分的需求比较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

很多比赛对参赛人数是有要求的,因此很有可能会找人组队一起参赛,考虑到参赛获奖概率和加分多少,他们会选择优秀的人一起参赛。如果你在大学里的成绩不太好,有没有什么科研能力或者经验,那么很多情况下,他们不会选择和你参赛。当别人都和优秀的人组队参赛,而你只能和跟你一个水平的甚至比你水平还低的人参赛,当你遇到问题时,就是孤立无援的吧。所以“菜”就是孤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29

前言: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可是初入大学的学生们或者说刚成年的这群青年还没能很快的适应和认识到这一点。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而孤独是饱满的。”所以,去迎接孤独吧,孤独是我们一生的伙伴,去塑造我们自己的孤独。

一、生活上,没有追求和兴趣爱好,无所事事,与多才多艺、大放异彩的同学们格格不入

没有爱好就培养自己的爱好,无所事事就给自己找事。方向也很简单,去社团学习技能无论是摄影还是轮滑。如果只是充实自己,可以进入学生会,发光发热学习技能都很不错。“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你不去做只是想怎么可能有所提升,有这么可能增长认识呢?


二、沟通上,没人愿意静下心倾听自己的内心想法,酸甜苦辣难以分享无人理解。

现在的人,脚步快了,耳朵也不曾停留。余光中早已说过倾听和朋友发关系,“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能赢得朋友” 。 如今,我们越来越丧失倾听的能力,妨碍倾听的罪魁祸首便是日渐严重的自我聚焦,是社会自恋化倾向。在这个时代,拥有倾听的能力显得越发可贵

三、心态上,没有及时的调整到合适的状态,适应新的生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会被“孤独”情绪给操控住。

人生有很多道理,本来就要等你透不过气来时,你才懂得的。爱默生说:“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给他让步。”细细想想,如果自己拥有追求、拥有理想,是否有人理会,是否有人懂得自己,又有什么所谓呢?这一路上的风雨险阻,又怎么能阻挡得住自己?


结语:

到了大学,少了父母老师的“啰嗦”,心里忽然就空落落的,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也没有人给自己提醒和无私的帮助,自然让人感觉孤独——那些无私奉献的人都不在身旁了。所以大家总不想长大,却一直被迫成长着,换个想法吧,“他从未长大,却从未停止成长”。一个青年,自当顶天立地、顽强拼搏,“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与命运奋斗”。所以,青年们,不要害怕孤独,去迎接一个人的狂欢,去创造自己的城堡。

第4个回答  2022-10-30

有的孤独仅仅存在于内心,而有的孤独显示在外表。就外界而言,大学生的孤独源于人际交往发展前途的迷茫。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


🎈即使周遭人声嚷嚷,我们仍困于孤独

进入大学,我们会结交许多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的朋友。与高中时期不同,那时我们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与谁结交。但进入大学,成年的我们慢慢学会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即使没有共同爱好、不愿深交(若你目前觉得没必要也无妨,但我认为这是人际交往中最稳妥的方式)。

有的人性格直爽,或许说错话还未发觉,却早已被人暗地里讨厌;有的人菩萨心肠,性子太软却有无数人或事找上你——卖力只换来别人所认为的“傻气”。或许有真诚的朋友,但永远有自己融不进的圈子、讨厌自己的人。我们和周围人说说笑笑,但始终有距离感。这是人际关系中的孤独。

🎈前程漫漫,事实上我们孜然前行


中学时代我们只用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前行即可,但大学以后决定未来的主要是自己。我见过家庭背景不错的人,因为自身不够优秀够不上优秀企业的门槛,父母鞍前马后为其就业操碎了心;也见过家庭贫寒的人日日前进,年年得奖学金。

家庭背景只能决定自己生活得下限,能否有所建树还是得靠自己。在时间、金钱相对自由的大学阶段,我们得自己克服欲望、抵制诱惑;得自我督促,谋得生存得基本技能。长路漫漫,这一路的孤独即使是父母与老师也无法分担。

接受孤独、克服孤独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愿每一位大学学子最终都能感激孤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