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如题所述

丘疹性荨麻疹大多数是由于昆虫叮咬,比如蚊子、臭虫、螨虫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多在暴露部位出现独立、散在,或群集分布的风团样红斑及斑丘疹。有很多患者出现丘疹性荨麻疹后,会有明显瘙痒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主要使用抗过敏的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进行治疗。同时,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以及具有止痒作用的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外喷花露水等减少蚊虫叮咬。在出现瘙痒的时候不要去抓挠,以免抓破皮肤,出现感染的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干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16
丘疹性荨麻疹!
又称荨麻疹样苔藓。该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病因与发病机理>

现今几乎都认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止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多数看法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有:其一、用上述昆虫制成抗原进行皮肤试验,90%患者呈阳性反应;其二、本病好发月份同昆虫爱叮咬人的季节相一致;其三、患者脱离致病时的环境,避免再与这类昆虫接触,结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愈;其四、倘若病人长期反复受叮咬则可发生脱敏作用,故本病自儿童7岁后,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降低,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

另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有少数的病人可能对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过敏而引起。

[临床表现>

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令期前更为多见。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典型损害,其风团状似纺锤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还可以在四肢远侧端和掌跖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患儿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常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但通常无全身症状,局部浅淋巴结也不肿大。病程约1~2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但易复发。然而,本病可随着年龄增加或复发次数增多而病情逐渐缓解,直至不再发病。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与荨麻疹鉴别,前者不是单纯风团,而是混合性损害,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

[治疗>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

(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

(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四)中医治疗;本病治以祛风清热为主,但编者经验、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值得一试。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洗剂或乳剂外搽,但如有继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为宜。

[预防>

一、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

二、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第2个回答  2020-03-23
该病多由于某些节肢动物如蚊、虱、螨、蠓、臭虫等叮咬导致的变态反应。虫子在吸吮人体液的同时,也会释放出一些毒素如蚁酸、组胺、激肽和其它蛋白类毒素,引起皮疹及瘙痒。
第3个回答  2016-08-15
目前大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某些昆虫叮咬有关,跳蚤、臭虫、蚊子等最为常见。其他因素如各种消化功能障碍和某些食物如蛋、虾、蟹、奶过敏,以及内分泌障碍、精神因素等有关。
第4个回答  2016-08-15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但成人也可患此病。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人同时发病。春秋季节发生较多。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即为虫咬皮炎。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