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

如题所述

一、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种?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身体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后者又称胰岛素抵抗。口服降糖药就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设计的。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1.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适用对象是血糖比较高,但还有潜在胰岛素分泌能力的2型糖尿病病人。(1)磺脲类药物:甲磺丁脲(D860)、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美吡达)和格列美脲。其中格列吡嗪是一种很好的磺脲类降糖药,符合好的口服降糖药的全部条件———吸收完全,作用快、强而适中,引起低血糖的危险性不大。(2)格列奈类药物:适用对象主要为不胖的,有潜在胰岛素分泌能力但对磺脲药效果不佳者。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2.非促胰岛素分泌剂(1)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和减少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特别适用于餐后血糖较高者。目前使用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拜唐苹)和伏格列波糖(倍欣)两种。(2)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对食欲较为旺盛,体重较重者可以首先选用。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3)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1.决定降糖药物选择的因素: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也是选择降糖药物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他决定药物选择的因素包括药物是否在市场上供应、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健康状况如肾病和肝病。因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的疾病,多数患者在采用单一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都可出现治疗效果的下降。因此常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治疗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时,则“一种药加倍,不如两种药搭配”,可采用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虽然可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血糖,但这种联合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比尚有待评估。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2.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治疗(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优先选用双胍类药物或格列酮类,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的患者也可优先选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间可联合用药。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或换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如在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在口服药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3.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程序:非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可首先采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或α-糖苷酶抑制剂。如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优先选用双胍类药物或格列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无明显空腹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的患者)。在上述口服药联合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在口服药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人;②同一类降糖药不得联用;③磺脲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有交叉过敏反应,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应慎用磺脲类降糖药;④药物治疗必须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相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