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一种美丽叫自然为话题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3
有一种美丽叫自然 现代美容医学创造奇迹,它以人的血肉之躯作为雕刻对象,将丑小鸭变成美天鹅,旧貌换新颜已再也不是神话。有空就上美容院,天天涂抹化妆品。殊不知,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都离不开汞、铅、砷、氢醌等有害的重金属物质,长期使用产生依赖性,最终的结果是毁容。皮肤底下的淋巴液和毛细血管通过皮肤吸收、积累化妆品的有害物质,会引发不治之症,并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我国古代美学一贯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自然审美意识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审美观,植物美容是自然审美观的产物,追求的是自然审美观的最高境界——人体的自然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后有了对美的追求。大街小巷的美容院如雨后春笋地出现,护肤护发产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当代科学技术发达,医疗手段高明,人体容貌的所有缺陷,几乎都可以用医学美容来补救。媒体不时还有人造美女的报道,但是惊人的美容费用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即使能承受高昂的美容费用,美容者也难以承受内心的压力。

在工业文明之前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人们的生活听命于自然。在自然生态平衡的环境悠然自得地生活繁衍。用鲜花护肤美容,用含有皂甙的植物洁发护发,获得了健康、自然的美。天然去雕饰的人体美,其审美价值高于整容、化妆的美,因为自然美是最高贵的美,最典范的美。

潮汕人崇尚自然美,善于用鲜花、植物美化自己。开放改革以来,潮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人们享受了生活的文明,但不少人使用美白化妆品受到伤害,有些人认为价格昂贵的化妆品质量就好,因而不惜重金。结果是使用低价劣质化妆品深受其害的很多,使用高价化妆品受害的也不少。一股回归自然的思潮,正在爱美群体中迅速传播,返璞归真成了高端白领的共识,自然审美意识在潮汕的爱美群体中迅速扩散,纯鲜花、植物的美容美发产品逐渐受到欢迎。自然审美观还把植物美容的理解提高到生态美的高度,因为植物美容避免了人体的化学污染,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化学污染。可以说,植物美容在追求人体自然美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美,它使人们更加和谐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有一种美丽叫自然 小时侯,听爷爷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座山庄,那里森林葱郁,河水清澈,鸟语花香,人们活得非常快乐。后来,有一个人来到这儿,对当地人们说:“你们拥有巨大的财富。”人们高兴极了,以为这儿埋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于是,他们开始砍倒树木寻找黄金。一年后,那人又来了,人们因为没有找到财宝而质问那人。那人叹口气说:“我说的财富就是你们原来拥有的那优美宜人的环境。”人们听后难过极了,因为现在这里的气候很差,也很少有鸟儿光顾。当时,我并没有听懂这个故事。我也不认为村民们破坏了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是不对的,反而责怪那外来者诱导人们的思想。现在想想,村民们真的是大错特错了。美丽的大自然,是无穷的财富,这是人人都可以意识到的,外来者只不过是提醒村民村要好好珍惜它罢了。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鱼游浅底,百花争艳,这都是大自然和谐的美。事物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不管是兴还是衰,它都是美丽的。即便如一现的昙花,它开的时候是那么令人惊赞,然而它凋谢时也是那么地轰轰烈烈,令人敬佩。大自然自身的美,也许就是一种魅力无限的美吧!“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一曲《我的中国心》感动了多少国人的心。然而,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美丽的长江黄河变得浑黄污浊,甚至出现断流现象。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导者,可以让大自然变得更加和谐统一,也可以破坏大自然。近些年来,人们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使大自然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得许多名贵的花草和珍稀的动物濒临灭绝。幸运的是,人们现在已意识到了大自然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因而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大自然保护区。然而,人们为此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倘使人们尊重大自然,人们就可以节约更多的金钱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去。大自然,是我们生存依赖的家。我们对它进行攻击和破坏等于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应当好好地珍惜它,爱护它。自然美,神圣的美,让我们共同来保护它!
让自然美变得圣洁和永恒吧! 有一种美丽叫自然 后沟是以“中国惟一的古村落调查范本”进入人们视野的。用专家们的话来说,后沟像一个历史的冰箱,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特别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 而我则是因了朋友拍的几张照片,因了冯骥才先生那句“眼见的桃源”慕名前往的。我是在清明时节来到后沟的。小桥、流水,古树、古钟,青砖、青瓦,蜿蜒崎岖的石板路、层层叠叠的石板墙……一进村,我就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而此时的老公已沉浸在沉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拍摄之中。老公酷爱拍摄,尽管拍摄古民居已十年有余,可眼前那一座接一座精巧别致的古神庙,一处又一处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还是让他有些应接不暇。对古庙宇,我一直兴趣不大,很多时候都以浮光掠影的态度一扫而过。但,在后沟,这个只有七十余户人家的山野小村,看到如此众多而又密集的庙宇,还是让我多少有些震惊。后沟的庙宇可谓星罗棋布,仅村口不足百米的河沟西岸就一连供奉着关帝庙、菩萨庙(观音堂)、五道庙。而村中央也就百余平米的广场上,除了建有大戏台,竟还建有 “三和宫”道观(歇马殿)。更不要说村东的文昌阁,村南的魁星楼,村北的真武庙,以及山顶上的山神庙,山脚下的龙王庙,河道里的河神庙……总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在这个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落里,大大小小的神庙竟多达18座,在这里佛教、道教、儒教各路神仙可谓一应俱全。青烟缭绕中,这些神庙给恬静自然的后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相对于深沉凝重的古庙宇,我更迷恋于古村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方式。古村人依山伴水筑屋而居,在两道土梁的一面黄土披上分布着几十户人家。层层叠叠的院落看似随意却又错落有致。沿着时而“之”字形,时而“S”字形,时而羊肠状的石板小路漫步其中,不但能够看到传说中的石碾、石磨,而且能够亲身感受到《桃花源记》里,鸡犬相闻,门户不锁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爱极了脚下的石板路以及路两旁的石板墙。虽然用天然红沙石板块立面插实铺成的石板小路没有城里的柏油马路宽敞平坦,甚至还有些垫脚,但走在上面的我感觉却如此踏实美妙,就像走在自己门前的小路上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