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吗?

如题所述

各位病友,大家好!众所周知,冠心病是现代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因而防治冠心病成为心血管医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好多冠心病病人,能坚持口服那些能明显缓解症状的药物如:倍他乐克、消心痛、阿司匹林等药,但往往会忽略吃“他汀类”药物,原因分析有二:一是不了解“他汀类”药物的作用,认为不起什么关键作用,二是“他汀类”药物偏贵,经济上受损。我认为第一条原因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在这里借助网络澄清这个误区,使“他汀类”药物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避免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避免一幕幕悲剧的发生。也许你不是冠心病患者,但也许你的家人或亲朋好友是,那么,我这篇文章就告诉你:冠心病病人是否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发他汀等等均属于此类。以前把这类药称之为降脂药,主要是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降甘油三酯,但幅度较小。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不管血脂是否增高,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均有助于改善冠心病病情,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比如: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猝死、降低心绞痛发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1、通过降低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减少血管硬化、狭窄的进展;2、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保护血管的物质,延缓血管老化;3、可对血管壁的慢性炎症起对抗作用,可以使冠脉的斑块趋于稳定,减少破裂几率,就像减少“火山”喷发一样;4、可以对抗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作用,从而稳定动脉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以上这些“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均是通过国际间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得来的专家共识,参加实验的病人多达上万人,时间最长的达5-6年之久。所以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不是某个医生或某个专家的一人之言,而是多个临床试验验证的结果。有的病人说了,我的血脂已经正常了,还需要再继续吃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要继续,除非有明显的副作用。因为“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达到降脂的目的,如果停用,那么合成胆固醇的酶类活性重新增加,胆固醇慢慢又会升高起来,继续去破坏你的血管壁,使病情继续发展,结果是你又犯病了,更可能病情会越来越重。有的病人说了,我的血脂不高,尽管有冠心病,是不是就不用吃了呢?非也。因为导致冠心病的原因并非只有血脂高,而是多种因素并存。“他汀类”药物不仅降低血脂,而且还有上面所讲的许多良好作用,所以只要有冠心病,“他汀类”药物就尽量吃上,这样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还有的病人有疑虑: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肯定有副作用,那我还不如不吃呢。其实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并非那么可怕,几率也比较低,只要用药时注意检测就可避免。建议大家吃药前,检查一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吃药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再复查一下,如果没问题,基本可以放心服用。过三个月再复查一下,如果很好,基本可以说你对这个药没有大的副作用了。如果遇到新情况,及时到医院找大夫咨询和调整用药。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