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团队沟通与合作

如题所述

1、讲故事法

美国的波音公司,在1994年以前遇到一些困难,总裁康迪上任后,经常邀请高级经理们到自己的家里共进晚餐,然后在屋外围着个大火炉,讲述有关波音的故事。

康迪请这些经理们把不好的故事写下来扔到火里烧掉,用来埋葬波音历史上的“阴暗”面,只保留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2、聊天法

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家族成员之外的总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奥田赢得了公司内部许多人士的爱戴。他有1/3的时间,在丰田公司里度过,常常和公司里的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上的困难。另外有1/3的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和他们聊业务,听取他们的意见。

3、制订计划法

爱立信是一个“百年老店”,每年,员工都会有一次与人力资源经理或主管经理面谈的时间,员工在上级的帮助下制订个人的发展计划,以跟上公司的业务发展,甚至超越公司的发展步伐。

4、越级报告法

惠普公司,总裁的办公室从来没有门,员工受到顶头上司的不公正待遇,或者看到公司的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提出,还可以越级反映。这种企业文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彼此之间都能做到互相尊重,消除了对抗和内讧。

5、参与决策法

美国的福特公司,每年都要制订一个全年的“员工参与计划”,动员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这个举动引发了职工对企业的“知遇之恩”,使得员工的投入感和合作性不断提高,合理化建议也越来越多,生产成本大大减少。

6、培养自豪感

美国的思科公司,在创业时,员工的工资并不高,但员工都很自豪。该公司经常购进一些小物品如帽子,给参与某些项目的员工每人发一顶,使他们觉得工作有附加值。当外人问公司的员工,你在思科公司的工作怎么样时,员工都会自豪地说,工资很低,但经常会发些东西。

7、口头表扬法

表扬不但被认为是当今企业中最有效的激励办法,事实上也是企业团队中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日本松下集团,很注意表扬人,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如果当面碰上进步快或表现好的员工,他会立即给予口头表扬,如果不在现场,松下还会亲自打电话表扬下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在当今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过时,个人的作用被淡化,团队的力量得到推崇。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事情非常复杂的时候,很难凭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们精诚协作,共同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团队组建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当团队中拥有形形色色的成员的时候,如何让他们能够同心同德,进行愉快而高效的团队合作?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团队合作中,最起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由于整个团队的任务是有分工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做好,并且按时。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在这个前提下,再去帮助别人,就很好了。如果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却去操心别人的事情,就有点轻重不分了。信任你的伙伴:身为团队成员,你要相信你的伙伴,相信他们能够与你协调一致,相信他们会理解你,支持你。一个团队只有在信任的氛围中才可能高效的工作,如果大家都相互猜忌、互不信任,那么分工就不可能,因为总有一些任务依赖于别的任务;同时猜忌的气氛让每一个人都不能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也不利于成员们工作能力的发挥。从全局角度讲:有一个团队核心:这个核心是指团队当中起核心领导作用的人。注意,这里不是指具体某一事务的负责人,而是一个从全局角度把握整个团队方向的领导人。团队核心的作用是让团队的决策更加明快、效率更高。当然,团队核心不能独裁,但是一定要果断且懂得协调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分工明确但不呆板:明确的分工可以让每一位成员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完,做到什么承度。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分工不明确而造成的部分人员闲置的问题。如果你还不太清楚怎样进行分工,那么你可以尝试给每一个任务都指定一个负责人,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了。这里强调不能呆板的意思是说,当分工确定后,如果某一任务的负责人员遇到了某种困难而无法按期完成的时候,应该适当的调整分工或者让其它成员帮助他们完成。不要死守原来的分工。加强团队成员的日常交流:不时的安排一些party或者组织素质拓展训练,一起吃饭,打打球,都是很好的加强团队成员间交流的方法。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团队成员的日常交流可以让他们更加亲近,从而在工作中更容易进行合作。如果平时他们之间就有默契的话,在工作时的表现就更容易提高。说话时多使用我们:在你说话的时候多使用我们这个代词,不要使用我、你、他或者直呼姓名,也要鼓励你的团队成员也这样做。这样可以帮助你的团队成员们形成一种集体意识,让他们从团队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总从自己出发。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你要让你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这样他们做事才会更有成就感,也更有紧迫感。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不重要,往往会非常沮丧,从而失去激情,这会导致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的显著下降。二  有人说:“沟通就是,我说的便是我所想的,怎么想便怎么说,如果团队同伴不喜欢,也没办法!”从目的上讲,沟通是磋商共同的意思,即队员们必须交换和适应相互的思维模式,直到每个人都能对所讨论的意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说简单点,就是让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自己明白他人的意思。我们认为,只有达成了共识才可以认为是有效的沟通。团队中,团队成员越多样化,就越会有差异,也就越需要队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从心开始”这是中国移动的一句经典的广告语,作为一个团队让倾听者对沟通产生反馈行为  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员工误解或者对管理者的意图理解得不准确。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能常常遇到这种现象,管理者对下属布置工作时往往滔滔不绝,而结果呢?下属在执行工作中往往有些变形,或者工作的做法和上级期望的不一致。这说明上级与下级之间存在着沟通问题,上级没有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下级也对上级的理解不太到位。事实上,这种沟通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问题时,在沟通结束后,特意加上一句话:“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可以加强下级对上级的意思的正确理解,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沟通要有多变性  组织中的员工由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专业,以及工作分工的不同,人员之间便存在对同一句话、一份文件或其他东西理解上的千差万别,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阅历的人想问题的角度、出发点及他所站的立场也不同。就像人们所说的“行话”,置身其外的人根本不理解它的意思,更别说融入其群体之中。所以说,沟通要变得有效,需讲求语言的方式,适宜改变交流方式,多样性的语言有助于使沟通者和不同的人对上话,进行深入交流,达到沟通目的。所以说,要想使沟通更有效性,在运用语言上要讲求艺术性,词汇搭配要适当,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语言更容易使别人理解,起到有效的沟通。  学会积极倾听,做忠实的听众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行为,沟通双方一个要善于表达,一个要善于倾听,通过双方沟通、倾听、反馈再沟通、倾听、反馈的循环交流过程,才能明确沟通的主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沟通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沟通的双方只有积极配合,才能使沟通的目的得到实现。  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沟通内容。缺乏沟通前的准备工作,势必造成沟通过程中“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局面,既浪费了双方的工作时间、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有效的沟通要有清晰的沟通主线,明确的沟通主题。事先安排好沟通提纲,先讲啥,后说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讲求沟通的艺术性,比如说管理者与下属沟通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先肯定其成绩和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及改进方向。  注意减少沟通的层级  因为信息传递者参与的越多,信息失真性越大,因此,沟通双方最好是直接面谈,这样才能使信息及时、有效地在双方传递,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各种人际冲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为,使员工在感情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所以,企业要开展各种有效的沟通形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