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的演奏方法。我在一个民乐团,想学习如何演奏编钟

如题所述

  世界上有没有一种音乐能使戎马倥偬的将军们激动不已地站立起来呢?有!这就是我国古编钟所奏响的音乐。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青铜时代,我们祖先创造了一大批青铜乐--铙、钲、钟、铎等,其中钟最具音乐特性,在我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从早期三件一组的编铙,逐步发展至战国时代,成为编组排列悬挂在二三米高、六七米长钟架上的大型编钟。周代以制成乐器的物质为分类标准,将乐器分为八类,既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称为“八音”。编钟属“金”,占首位,是整个乐队中的主奏乐器。“钟,音之君也。”古代文献上记载,铸钟时,耗铜常逾千万斤,这就决定了大型编钟不易为平民百姓所持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二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想领略一下立体声效果,在那个时代可是要招致杀身之祸的。
  编钟的拥有规模、悬挂方式,就是王权等级的象征。后世虽然没有过严的悬挂列着铜鼎,满目庄严规则,但应用仍限于大型宗教礼仪及王公贵族宴飨之处。张衡《西京赋》里说“钟鼎食,连骑相过”,形容了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奢排场,王勃的《腾王阁序》里称这类家庭为钟鸣鼎食之家。悬挂着编钟,排、肃穆、隆重、热烈的气氛,不容肆意亵渎。东汉史学家班固讲述了这样一段佚事:鲁恭王刘馀早先很喜欢装修王宫居处,甚至不惜拆坏孔子的旧居来扩充自己的宫室,以求富丽堂皇。那一日,他忽然从孔子旧居处隐隐听到钟磬琴瑟的声音,吓得他赶紧下令住手,不敢再拆了。除了政治上权力等级的象征,编钟还曾作为度量衡的基准。因为钟的音高比较恒定,而且声音传程很远,“撞之声闻百里”。像我们今日在合奏前核对音高一样,古人吹起律管,对应远处传来的钟声。核准音高的律管,即是一定长度的标准。以此长度标准又可确定容器的容积,内含物质量又可得出重量。如是,度、量、衡便统一于一钟之音。虽然,今天的度量衡分别有各自更精确的国际标准,可二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如此简捷而科学的方法,堪称奇迹。
  编钟的钟体像对合的两块瓦片,因之称为合瓦形。它的各部分构件都有各自的名称。 “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悬谓之旋,旋虫谓之斡”。“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 ......钟面上这钲、舞、甬、衡、篆、枚、景,各部都有繁纷的纹饰。从曾侯乙编钟的外观,可看出其铸造技术之精致细微,令人惊叹!这些纹饰还有其意义。钟面上有四个方区(即枚景),象征古代中原大地方圆九州。九州大地,秋分收获,所播种成。据说这便是钟的名称由来。《说文》:“钟,乐钟也。秋分之音,万物种成,故谓之钟。”编钟的音乐,大都表现山推气感,声势宏伟,麟祥凤瑞,金碧辉煌,这在许多文献诗赋中有描述:“钟磬鸣,山河振。”“钟鼓振,金石熙。”“铿金石,扬旌羽。”“钟鼓振,管弦理。”钟磬合奏称为金石之声。综观历年来的出土件和传世件实物已及历代文献,编钟当盛行于秦汉之前。它的宗教礼仪色彩和王权显威作用远重于音乐功能。作为音乐艺术品味欣赏,多用笙箫竽篪琴瑟筝琶等参与演奏。专门为编钟而作的乐曲几已失传。近几年随着多处编钟的出土,我们发现敲击钟体鼓部的正侧两处,可听到互为三度音程的两个不同乐音。一钟可发双音,六七个钟便可奏出十二音律了。这种双音现象,非中华编钟莫属,尤以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的64件曾侯乙编钟,所刻2800多字的铭文,详细地标明了每钟正侧双音各在多种调性中的地位及其转换关系。如此齐全的十二音律,为我们将编钟搬上今天的音乐舞台,演奏古今中外乐曲提供了有利条件。〈春江花月夜〉是借用古诗词为名,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的民乐合奏曲,几十年来一直作为民族乐队的保留曲目。
  武汉编钟乐团将仿曾侯乙编钟加入演奏,使这首乐曲意蕴更深:江鼓钟楼,明月花影,渔歌回澜,归舟桡鸣,一派微波荡漾、优美宁静的春江景色,与远处谯楼阵阵钟鼓,和橹声急促、波浪起伏的情景交织在一起。〈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写的名作,共有11篇。作曲家有感为编钟与大乐队的合奏对这部名作进行谱曲。1984年10月武汉编钟乐团分别与中央广播乐团的民族乐队和西洋乐对合奏了〈九歌〉的部分乐章。
  编钟,抹去了二千多年的尘土,以它那古朴、典雅、庄严、洪亮,再一次激振起中华民族的雄风,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之林。
  《上海音乐学院--蒋无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