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的1-15课的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3的1-15课的知识点归纳。很急啊!不要随便写个答案给我啊 ,最好重点都有,很有层次的那种,看的很清楚明白,要求是高了点,不过我不会少给分的

必修三复习 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必修三8 \' u1 S" q+ }) h: a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c' w8 R" N4 K0 {, v一、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
道家 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3 t$ U+ S) r1 W1 L! `& ^" Y) z
墨家 墨子(战国)
$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
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0 c1 A. p3 T6 P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德治,维护周礼。
' A' K# G9 }! n3 h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了儒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
0 ?! s7 b4 o/ f7 c- O% ~(1)发挥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发挥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出性善论。
(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战国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义”;发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论;提出性恶论。<br>. C* P4 v6 q8 q(2)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8 S& ~6 p9 {8 X/ `<br>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0 ]/ v0 l7 E3 D- A$ B, Z3 J<br>1、为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br>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禁止和儒家相异的学说传播,通过思想统一以维护政治统一;<br>+ Y- O- B( k; R% k* m) m(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
(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经后人概括为三纲五常的观念。
* P% n: \7 J- q4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的局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h+ {5 ]' {( Z$ V$ ^5 x<br>3、汉武帝创建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弘扬了儒家思想必修三复习 知识点整理(人民版)<br>必修三8 \' u1 S" q+ }) h: a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c' w8 R" N4 K0 {, v一、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
道家 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3 t$ U+ S) r1 W1 L! `& ^" Y) z
墨家 墨子(战国)
$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
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0 c1 A. p3 T6 P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德治,维护周礼。
' A' K# G9 }! n3 h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了儒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
0 ?! s7 b4 o/ f7 c- O% ~(1)发挥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发挥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出性善论。
(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战国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义”;发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论;提出性恶论。<br>. C* P4 v6 q8 q(2)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8 S& ~6 p9 {8 X/ `<br>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0 ]/ v0 l7 E3 D- A$ B, Z3 J<br>1、为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br>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禁止和儒家相异的学说传播,通过思想统一以维护政治统一;<br>+ Y- O- B( k; R% k* m) m(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
(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经后人概括为三纲五常的观念。
* P% n: \7 J- q4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的局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h+ {5 ]' {( Z$ V$ ^5 x
3、汉武帝创建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弘扬了儒家思想。
0 E- I7 V8 e# i0 w7 B。
0 E- I7 V8 e# i0 w7 B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