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梵文与佛教

哪吒,名源于梵文。今,阅西游见摩昂之名亦不似中文之名,故疑之。以为摩昂之名亦源于梵文,不知诸公有何见解。

梵语最初是雅利安人的吠陀经典使用的语言,故又称“吠陀梵语”。传至公元前四世纪,经语法学家波尔尼的组织整理而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梵语便是“古典梵语”。印度古来相传,梵语是梵天创造的文字。但据近世学者考证,梵语的字母(梵字)源于由古埃及文字演变而来的闪族语(略称闪语,包括古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的字母——腓尼基字母。起初为二十二个字母,经雅利安人整理扩充,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始形成四十七个字母。梵字的书写,起初是由右向左横书的(有近世在印度中央邦萨迦尔出土的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货币为证),后来变成由左向右横写(有阿育王法敕为证)。其字体最初为婆罗谜字母。一世纪以后,印度北方渐用方形,南方渐用圆形。北方系梵字至七世纪形成天城体字母,行用至今。传入西域和我国的梵文佛典也都属于北方系;南方系梵字后来出现了各种变体,进一步演化为斯里兰卡的僧伽罗文等。

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并无用文字记载的方式形成的佛经。当时所说的佛经,只不过是口头讽诵的佛语而已。由于在封疆自立的众多邦国中,摩揭陀国的地域最广,国力最强,故在各地流行的方言中,摩揭陀方言(普拉克里特语)流传最广。释迦牟尼传教时使用的也是摩揭陀方言,同时,他也允许各地弟子使用本地的方言进行传诵。

部派佛教时期,各部派都用所在地区的方言诵持佛经。例如,以西北印度为活动中心的说一切有部,使用的是梵语或近似梵语的俗语(称为佉卢虱底语,其字母称为佉卢字母、驴唇文字母),以修拉赛那为中心而得到普及的正量部,使用的是阿帕普兰赛语,以阿品第为中心而兴盛的上座部,使用的是佩沙切语,以南方马哈拉修特拉为活动中心的大众部,使用的是马哈拉修特拉语(见日本佐佐木教悟等《印度佛教史概说》)。从阿育王时代起,佛教僧人也渐渐地用文字来记录口口相传的佛经,出现了若干种佛经的单本。但它们使用的不是标准的古典梵语,而是由古典梵语和摩揭陀方言混合而成的“混成梵语”(又称佛教梵语)。约在一世纪以后,部派佛教才渐次用混成梵语将本部派所传的口语三藏记录下来。二世纪初在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支持下举行的迦湿弥罗结集所勘定的三藏及其注释,可能也是用混成梵语写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03-01
佛经的翻译有“五不翻”原则,即:(一)为秘密之故, 例如经中诸陀罗尼, 是佛之秘密语, 微妙深隐, 不可思议, 故不以义译之。(二)多种涵义, 例如薄伽梵一词, 兼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意, 故不可任择其一而译。(三)此方所无之故, 如阎浮树产于印度等地, 为我国所无, 故保留原音。(四)顺古之故, 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意指无上正等正觉,然自东汉以降, 历代译经家皆以音译之, 故保留前人规式。(五)为存尊重之心, 故如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埵等, 一概不译为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人名似为第五条,尊重故,不翻。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2
西游记,四大天王的名字都是梵文的译音,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第3个回答  2013-10-13
我国佛经本是由梵本翻译而来,哪吒,摩昂若不是梵文音译或是意译,则是后人杜撰的
第4个回答  2013-10-13
西游不是佛教经典。。。只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因此所说的摩昂,未必源自梵文,可能是因为佛经上有很多“摩”字名称,因而命名。

至于孙悟空这人物源自于佛经梵文里的天神哈奴曼,但在这部西游记里被改名,因此可得而知。在西游记里面全部人物皆虚构,只有唐僧/玄奘是真实人物。因此这西游记是把真实与幻想而结构成一部非常精彩的神话小说。

满意我的答复,请接纳答案,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