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为什么能够兴盛

如题所述

1、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这是元杂剧繁荣的物质基础。宋金元时期,城市持续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城市。为了适应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集中进行商业性演出的勾栏瓦肆,这为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文人地位的变化。元代初期,科举考试曾经长期停开,这使得很多文人沉郁下僚,其中的很多人混迹勾栏,与艺人为伍,进行杂剧的创作甚至演出。同时,元蒙入主中原之后,很多文人不屑仕于异族,于是放弃仕途,转而从事杂剧创作。这也是促进杂剧创作的重要因素。

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传奇发展的结果,而杂剧之所以在元代到达了高峰正是因为杂剧的形式已经进入成熟期。

扩展资料:

元曲的产生,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元代定都北京以前,当时的淮河以北,先后为辽金统治已有二百多年。

忽必烈建大元后,北方更是各族杂居,汉人大部南迁后,留在淮河以北的汉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经济、政治地位上,都不复北宋时期。

游牧民族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流传于勾栏瓦肆的俗谣俚曲,而宋代以来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这种通俗文化的发展;同时这些通俗的歌唱艺术也以已在北方流行的新的语言体系传播开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5
元曲繁荣的原因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短暂的,但是国力空前强大的,元曲能和和唐诗、宋词并例齐名是非常了不起的,元代戏曲兴盛原因一、 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1、 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2、 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1、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2、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
第2个回答  2013-10-15
元杂剧和元代散 </SPAN>曲均以当时流行的北曲配乐,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元杂剧作家和一大批优秀的散曲作家,创作出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品,因此人们常把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SPAN>,同唐诗、宋词并称。元曲中,尤以杂剧成就突出,所以也有人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元代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存小令3800多首 </SPAN>,套数450多套 </SPAN>。作家留下名姓的有200多人 </SPAN>。许多杂剧作家在散曲创作上也有成就。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品朴实,多本色语。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因散曲多用于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但也有一些写景 </SPAN>、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指摘时弊 </SPAN>、揶揄乱世英雄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刘时中《上高监司》、睢景臣《高祖还乡》等,都有时代特色和较高艺术成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