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的起源是什么?

如题所述

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神话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见于三国时期吴人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记》,其中写道:“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离甿。”①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类自身,都是盘古所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2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神话是远古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类自身通过幻想所作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它在开始阶段是集体口头创作,以故事的形式流传,后来才用文字记录下来。神话既表现人对自然的顺应,由反映对自然暴力的反抗和征服,它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人间英雄的业绩,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类自身的困惑和理想。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中,古代神话也是在不断的演变的,也正是由于古代神话的出现才衍生出中华民族近千年的古老文明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纵观中国古代神话的发展,按其内容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宇宙初创和再创神话。它探索了宇宙是怎样生成的?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是先民经常思索的问题,于是产生了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深化。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见于三国时期吴人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记》,其中写道:“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离甿。”①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类自身,都是盘古所化。这则神话运用类比思维展开想象,把天地间诸多存在物与盘古的形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建立起对应关系,把人和物相沟通,反映的是天地人同构观念、物物相生观念。
造人神话和始祖神话。古代先民不但思索大地宇宙如何生成、再造,而且还追问人类从何而来这个关乎自身的重大问题,于是产生了造人万物。
在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中,对于人类的来源作了如下解说:“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离甿。”这是说人类是由盘古身上诸多虫子变化而来的,反映的是生命一体化和物物相生观念,是虫变而为人,人和虫是生命链条上的一种变形记,和亚当和夏娃传说异曲同工。
关于女娲造人,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还有另一种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工,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絙人也。”②
神话中的女娲之所以用黄土造人,其原因有二:第一,大地生长万物,因此,被先民视为有旺盛生殖力的女性,这则神话把大地和女性相配,反映的就是地母崇拜观念。第二,古代华夏先民皮肤为黄色的,因此,女娲用黄土造人,而不是用黑土、红土或其他颜色的土。至于女娲由抟土造人改为绳絙造人,除了体现等级观念外,主要是原始的生殖崇拜所发挥的作用。
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古代先民不但追述自身从何而来,同时也思索把哪里作为自己理想的终极归宿,这就产生了昆仑神话,以及蓬莱神话。
昆有众多、密集之义;仑,指的是有条理地聚集在一起。③这两个字眼组合,指的是既丰富多彩,又条理清晰。上古神话有关昆仑神境的描写,展示的确实是洋洋大景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山海经�6�1海内西经》写道:“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④这是从整体上介绍昆仑神境:它的方位、功能,它的建筑格局、地理形势,里面居住成员。后面还有大段文字,从昆仑神境的外围深入到它的内里,以开明兽为参照物,分别罗列四方景物:西有凤凰、鸾鸟等珍禽;北有珠树、文玉树等奇异的树木;东有巫彭、巫抵等群巫;南有蛇豹等动物。这里所铺陈的四方珍奇之物,基本是以类相从,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昆仑神话所寄托的是先民超越个体生命极限的强烈愿望,期待长生久视的心理。
昆仑神境位于西北,与词相对应,东部则有蓬莱神话。《史记�6�1封禅书》写道:“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 ⑤蓬莱神话的产生晚于昆仑神话,但至迟战国时期已经流传开来。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都是长生不死之乡,又都可望而不可即,它们对世人极有吸引力,人们却无法达到那里。先民们寻找人生理想归宿的愿望、超越人生有限的执着、困惑,在昆仑和蓬莱神话中体现得极其鲜明。
反抗自然暴力与社会暴力的神话。神话产生的年代生产力还很低下,古代先民经常面对自然暴力的威胁和压迫,于是,他们在画像中把自然力神化,创造出许多自然神。综观中国古代上古神话,自然神的形象多数面目狰狞,奇形怪状,是令人恐怖的对象。《山海经�6�1大荒东经》记载的雷神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古代先民经常生活在自然暴力的挤压之下,但是,他们不屈服于自然暴力,而是反抗它、征服它,借助于幻想去和自然暴力较量,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反抗自然暴力的神话,也出现了许多反抗自然暴力的英雄。最著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6�1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⑥和《山海经�6�1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⑦神话时代的先民不但要与自然暴力抗争,而且还要经受社会暴力的考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暴力,就是各族部落之间的战争。对此,上古神话也作了艺术的再现,最著名的是黄帝战蚩尤,见于《山海经�6�1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⑧
发明神话。古代先民在社会实践中有许多发明创造,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发明创造的神话。如果对上古发明神话加以统计,会发现出自帝俊系统居多。同时,上古发明神话多数直接说出发明者及其创造者物,但也有的采取的是隐晦的方式,下面两则神话很典型。《山海经�6�1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⑨《山海经�6�1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在上古神话中帝俊之妻羲和、常羲分别生出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并为自己的产儿洗浴。它向人们表明,以十日为一旬的天干记日法和以十二个月为一年的历法,都是由帝俊系统首先发明的。
综合以上可以了解,上古神话并不是凝滞的,固定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出现多种倾向的,从而也使中国古代神话发展横向多元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