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形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东西方园林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德国人酷爱雕塑,初园中的雕塑外,他们甚至在园林中的枯树上掉图案,用以观赏,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究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究品种多,数量大。法国园林大多种鲜花,凡尔赛宫苑就有二百多万盆花,而法国人并不去欣赏其姿态,他们讲究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由此可见东西方园林的不同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清幽,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在审美意识中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藏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奢移,热烈。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总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想象,重联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写实的,理性的,重人工,重规律。  世界造园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西亚,欧洲和中国。西亚造园始于古波斯,布局工整严谨,然而悠闲静谧。建筑物色彩绚丽丰富,植物种类不多。法国的古典园林比意大利的更几何化,更人工化。中国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造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园林美的特征  所谓园林美是指应用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社会审美要求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园林美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美。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决定了园林艺术有其明显的客观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园林美是一种自然与人工,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融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美术音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美。园林美源于自然美,又高于自然美。正如歌德说的:“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其审美功能往往超过了它的实用功能,是以游赏为主的。  园林美具有诸多方面的特征,大致归纳如下:  园林美从其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风格上,反映出时代民族的特性,从而使园林美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  园林美不仅包括树石,山水,草花,亭榭等物质因素,还包括人文,历史,文化等社会因素,是一种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美。 园林审美具有阶段性  总之,园林美处处存在。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园林美的表现要素  园林美的表现要素是众多的。如整体布局美,主题形式美,造园意境美,章法韵律美,还有植物,材料,色彩,光,点,线,面等等。  造园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欧洲古典园林的最大特征之一,便是意境的创造。正如前文已经谈到的中西古典园林之不同的那样,欧洲古典园林往往重几何图形的图案美。  园林的山水,花木,建筑,盆景,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当造园者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之中,运用不同的材料,色,质,形,统一和谐,连续,重现,对比,平衡,韵律变化等美学规律,剪取自然界的四季,昼夜,光影,虫兽,鸟类等混合成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结合的效果,唤起人们的共鸣,联想与感动,才产生了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受诗画影响十分大。中国园林的意境是按自然山水的内在的规律,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  主题形式美  这种主题的形式美,往往是反映了各类不同园林的个性特征。  园林主题的形式美,渗透种种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同时也强烈地反映了设计者的表现意图。或象征权威,或造成宗教气氛,纯粹是观赏,或具有幽静闲适,典雅风儒的独乐园等多方面的倾向。主题的形式美与造园者的爱好,智力,包含力,创造力,甚至造园者的人格因素,审美理想,审美素养有密切的联系。  章法与韵律  我们说,园林是一种“静”的艺术,这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较来说的,而园林中的韵律使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动势,从而表现出园林艺术中生动的章法,表现出园林空间内在的自然秩序,反映了自然科学的内在合理性和自然美。  人们喜爱空间,空间因其规模大小及内在秩序的不同而在审美效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园林中一直有“草七分,石三分”的说法,这便是处理韵律的一种手法。组成空间的生动的韵律和章法能赐予园林以生气与活跃感,并且可以创造出园林的远景,中景和近景,更加深了园林内涵的深度和广度。 点缀与装饰  以匾额,楹联作为点缀与装饰来构成园林美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们能深化园林美的审美情韵,给人以游目骋怀的美感,这一传统已由来已久。  西方园林中多以雕塑作为点缀与装饰的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却以用联见长。这些匾额对联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读之令人领略景观的意境,令人联想万千,从而深化审美层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1
园林山石与植物配置的几种不同形式
在园林中,当山石与植物组织创造景观时,要根据山石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组织达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观效果。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之硬朗和气势;而山石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 一:山石为主、植物为辅——层次分明、静中有动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特置大块山石;或安置于公园主景区、草坪一角、轴线焦点等形成醒目的点景。在山石的周边常缀以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形成了一处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这样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方式因其主体突出,常作为园林中的障景、对景、框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具有多重观赏价值。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兼备瘦、皱、漏、透于一体,围绕冠云峰配置石榴、芭蕉、南天竹、枸杞等灌木,前植低矮的各色草花,游人驻足平台或漫步曲廊之中,但见湖石山峰高耸奇特、玲珑清秀,其旁植物花叶扶疏、姿态娟秀、苍翠如洗。与其说冠云峰一枝独秀,不如说在这些绿色的背景和前景鲜艳的暖色衬托下它早已经和这些植物共同构成了留园的象征。与古典园林相比,现代园林中的石材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追求简洁精练的风格。石材的品种在湖石、黄石、英石的基础上多用人工塑石、卵石。低矮的常绿草本植物或宿根花卉层叠疏密地栽植在石头周围,精巧而耐人寻味,良好的植物景观也恰当地辅助了石头的点景功能。假山的植物配置宜利用植物的造型、色彩等特色衬托山的姿态、质感和气势。假山上的植物多配植在山体的半山腰或山脚,配植在半山腰的植株体量宜小,蟠曲苍劲,配植在山脚的则相对要高大一些,枝干粗直或横卧。扬州个园的黄石假山山间有古柏出石隙中,坚挺的形态与山势取得调和,苍绿的枝叶又与褐黄的山石形成对比。山脚的青枫姿态挺拔、清爽高挑,增加了景深,陪衬了秋山的明净。
二:植物为主、山石为辅——反朴归真、自然野趣
以山石为配景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展示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设计主要以植物配置为主,石头和叠山都是自然要素中的一种类型。,利用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等多种花卉植物,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转角处以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混合栽种可形成花境,这样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再配以石头的镶嵌使景观更为协调稳定和亲切自然、更富有历史的久远。比如几块奇石和植物成组配置环境一角。石块大小呼应,有疏有密,植物有机地组合在石块之间,蒲苇、矮牵牛、秋海棠、银叶菊、伞房决明、南天竹、桃叶珊瑚等花境植物参差高下、生动有致。干道两侧以翠竹林为景观主体,林下茂盛葱郁的阴生植物、野生花卉、爬藤植物参差错落、生动野趣,偶见块石二三一组、凹凸不平、倾侧斜欹在浓林之下,密丛之间,漫步其中,如置身效野山林,让人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山野气息。
三:植物、山石的配置——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在扬州个园的月洞门之前,有一副粉墙为纸、竹石为画的画面,这里翠竹秀拔、绿荫宜人、石笋参差、搭配有情,使人想起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意境。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的配置方式还有岸边植物配置、岩石园植物配置、园林植物与群石配置形式等。庐山植物园里的岩石园是我国的第一个岩石园。这里模拟高山植被群落、结合山中岩石地貌,模仿自然,傍山叠石,石中有花,花中有石,情趣盎然,595种高山植物与庐山的砂页岩和变质岩造就了天然景观。在园林中,植物已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植物,山石也已不矿物学意义上的山石,它们已由纯自然的客观存在物转化为园林的主观存在物。“位置得宜”就是说必须将一花一石安置得当,使它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人的性灵,体现自然界的生态,从而创造出园林美。因此植物与山石的配置要体现出整体美、自然美,要注意形式与神韵、外观与内涵、景观与生态的统一,让人们在欣赏和感受外形的同时,能领悟到深邃的内涵。原文链接: http://www.yt160.com/a/news/2012.html?1305349119
第2个回答  2013-10-21
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与混合式园林三大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