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脱壳穿甲弹从发射到命中的过程【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要详细,还有它的材料及是什么弹头。

如果大家留心观察木匠用气钉枪往木板中打钢钉的过程,就会发现:随着木匠师傅们的操作,钢钉一颗颗齐根没入了厚厚的木板中。大家可能会奇怪,钢钉怎么就轻易地打进木板里面了呢?这主要是由于气钉枪给了钢钉很大的初速和动能,凭借着高速和强大的动能,钢钉钻进木板里面就非常容易了。穿甲弹的穿甲原理和钢钉穿透木板的原理是一样的。

  穿甲弹素以强拱硬钻而著称,也就是俗话说的硬碰硬。它主要靠弹丸命中目标时的大动能和本身的高强度击穿钢甲。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要击穿目标的装甲,没有一副硬朗的身子骨是不行的。因此,穿甲弹的弹丸,都是用比坦克装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钢、碳化钨等材料制成的。穿甲弹个个都长着非常坚硬的脑袋壳(即弹头),是坦克、装甲车辆的死对头。当然,对付混凝土工事,它也照样当仁不让。发射时,穿甲弹丸在膛内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一触及目标,就会把钢甲表面打个凹坑,并且将凹坑底面的钢甲像冲塞子一样给顶出去。这时候,弹丸头部虽然已经破裂,而弹体在强大惯性力的冲击下,仍会继续前冲。当撞击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引信被触发点燃,就引起了弹丸装药的爆炸。这时,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可产生数十吨至数百吨的高压,从而杀伤坦克内的乘员、破坏武器装备。

  现在我们知道,穿甲弹的穿透能力主要来源于弹丸运动时的动能。而要增大弹丸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就必须提高弹丸的速度。我们现在使用的穿甲弹,除了用长管火炮发射外,还都将弹体做成流线型或长杆形,就是我们常说的脱壳超速穿甲弹。因为脱壳超速穿甲弹的弹丸形状像支长箭,所以,还有人称它为箭形超速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的穿甲本领更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7
穿甲弹是纯粹的动能弹,完全依靠自身的动能撞击坦克装甲,高速穿甲弹对坦克的冲击大大超过了装甲的承受极限而能强性穿透。穿甲弹在穿过装甲的过程中高速的弹芯会和装甲发生剧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装甲熔化、并随穿甲弹一起飞入坦克内部对人员和装备造成损坏。

经过多年的发展,早期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FSDS)已经演变成了今天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APFSDS的弹芯的外形近似长箭,弹身细长,直径20-30mm(老是的达到40mm),长经比超过20:1,弹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飞行中的稳定性和射击精度。这种近似长箭的外形不仅可减小飞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装甲撞击时作用面小、冲击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由于APFSDS的直径远远小于火炮口径,因此必须在弹芯上套一个弹带才能由火炮发射,弹带的作用是密闭炮膛,并增大弹丸的受力面积,使弹丸获得高炮口初速。目前西方的APFSDS的炮口初速已经达到了1700米/秒左右-这相当于5倍的音速,弹带的外边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铜箍,在弹丸飞出炮管的过程中铜箍会和炮管发生摩擦,在弹丸飞出炮管后,弹带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脱落,剩下的箭形弹芯则保持高速继续飞行。

由于APFSDS完全靠动能破坏装甲,所以弹芯的动能和材料硬度便成了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穿过坦克装甲,弹丸的硬度必须够高,这样才能在“硬碰硬”的过程中占优势,动能(E=MVV/2)对APFSDS也极其重要,动能越大,穿甲威力越大。
第2个回答  2013-10-27
准确地说,这种弹药的名称叫: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从结构上讲,这种弹药的弹头由两部分组成:弹托和弹芯。弹托由两部分组成,将弹芯报在其中。弹托的作用是保证弹体与炮管内壁紧密结合,保证发射药在爆燃时不会炮管里漏气。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炮都是滑膛炮,线膛炮是不能用的。
正因为使用的滑膛炮,所以脱壳穿甲弹的在发射和飞行中是不会沿飞行线旋转的,是不能利用陀螺效应保证炮弹的稳定的。这就是在弹芯后安装尾翼的原因。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炮弹被击发--发射药爆燃推动弹头出膛--在弹头出膛的瞬间,由于空气的阻力,弹头的弹托脱落,弹芯继续高速飞行--命中目标
脱壳穿甲弹的弹芯材料一般是钨合金的,也有使用“特殊材料”的。比如,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上使用了含铀的弹芯,俗称“脏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