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怎样做才受学生的欢迎呢?

如题所述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要想成为学生喜欢老师,让学生喜欢你所上的课,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紧的治学态度。教师对地理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上自己亲近的老师的课时,往往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会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对自己亲近,不但听其言,而且还效其行,把老师严紧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化着无穷的力量。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这种威信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为信任和尊重某位老师,因这位老师的一句话或某一件事而决定了他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作出杰出的贡献。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地理知识、风趣幽默的地理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地理研究方法展示地理的魅力。地理知识中不乏抽象的、难以理解内容,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部分等,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突破需要一定时间、适当的空间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可以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地理问题创造良好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包袱,心理放松,则必然会活跃思维、富于想象、乐于探索,学习地理也就成了非常快乐的事情和为之追求的目标。

三、因“才”施教,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所具有的与人交流、互相感染的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基础,提出不同的正面的学习期待,并尽量被学生所洞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上进心。“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尤其是对地理学习的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是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使之地理成绩不甚理想,这些学生对学好地理本来就缺乏信心,再加上一直受到老师的冷淡、批评甚至嘲笑,对老师缺乏情感沟通,对地理缺乏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得地理成绩每况愈下。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感受因学不好地理而给他们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在教学过程中用“放大镜”来寻找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中闪现的点滴火花,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对自己信任的,是对自己充满着期待的,使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既有安全感、尊严感,又有积极性、进取心,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教师应以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地理,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进步。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要能让其答对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而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

四、教法灵活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体验,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够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产生活跃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学生思维敏捷、浮想联翩,提高记忆效果。首先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地理知识。其次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讲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时,可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得出:太阳直射点向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接近时,昼变长夜变短;反之昼变短夜变长。再次借用诗词歌赋、故事谚语来制造悬念,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气候垂直变化时,背诵白居易登庐山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先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然后分析其成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之一,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7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如何去关心、帮助学生?通过我们的笑脸创造和谐、友善的环境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内心思维,用我们的真情换取他们的真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本班教室,想看看上课前学生们的表现。班长一见到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小A把小B的桌子砸坏了一个角。”怎么又是他惹事,当时我很生气,冲着小A喊到:“你是怎么回事,明天把家长叫来!”因为我还有别的班的课,就匆忙离开了教室。
  小A是我们班有名的闹将,几乎每位任课教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问题。照理说他犯点错误不新鲜,但那天我却觉得他不应该,因为中午我刚刚找他谈过话,当时他态度非常认真地接受了我对他的批评和提醒,怎么转脸的功夫又开始闹事呢?带着这个疑问,下课后我急急忙忙来到班里对事情的经过进行调查。小A没有否认砸桌子的事,我问为什么,他却不说话。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来,语气平和地耐心和他交谈,这时,他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班长误认为他在上课时写作业,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冤枉,而班长平时又与自己的关系不错,不好直接反驳他,也不想向老师报告,可还咽不下这口气,就砸了别人的桌子,发泄自己的怨气。我了解情况后,对他的错误行为没有采取严厉批评的态度,也没有再让他把家长请来,而是把班长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两个人面对面化解了误会,并让班长当面把小A的名字从班日志上违反纪律的人名单中划去。这时,我发现,小A先前那种对立、紧张的表情和目光,逐渐变为后悔和感激。他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应该当时就向班长解释清楚,而不应该砸桌子。”说完,他和班长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看着小A,我心里顿时有一些后悔,但从这后悔之中又得到了一丝欣慰。后悔的是一开始对待小A的态度和以前对他一样,不是严厉批评就是把家长请来的简单处理办法;欣慰的是通过这件事我对小A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他外表是个行为不羁、时常淘气惹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有着诚实和良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7
信任学生,放手。
不要把自己当做老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