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战争历史有哪些?

急啊 !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利用元末农民起义造就的有利条件,制定了一些轻徭役、租赋的政策,暂时取得了农民的拥护,因而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安徽也因之一度战事平息。建文元年(1399年),明王朝内部因争夺帝位,发生了“靖难之役”,安徽战事遂起,尤其在明王朝中叶之后,宦官专权,政治日渐腐败,加之西方殖民者入侵和倭寇侵扰,致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连绵不断。正德六年(1511年),刘惠、赵燧等率农民起义,在淮河南北与官军战斗达一年之久。嘉靖年间,倭寇从浙江进入皖南劫掠骚拢,之后又进犯皖北,前后达2年之久。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分3路突入安徽,直捣明中都凤阳,对明王朝进行了猛烈冲击。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北京,终于推翻了明朝统治。安徽战争局面始告结束。
  一、明统治集团内江战事
  【宿县、灵璧之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继帝位,先后削除周、湘、代、齐、岷等五王的王位,燕工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恐祸及自己,乃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以援引“祖训”,讨伐“奸恶”为名,自称“靖难”之师,在北平起兵南下,争夺帝位。朱允闻讯,先后3次兴兵北伐。四年三月,朱棣率军进至宿州(今宿州市),在淝河(今北淝河)击败跟踪而至的明都督平安军4万骑,继而攻克宿州城。四月,朱棣军在齐眉山(今灵璧县西南)被战败。明朝廷因齐眉山之胜,误闻朱棣已率军北还,遂将北伐主力之一的魏国公徐辉祖部调回京师。朱棣即乘机攻克灵璧,俘平安等将士10余万。五月,克泗州,乘胜挥师南渡淮河,占天长(今天长县),直抵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渡江,攻入南京。
  【朱宸濠反明安庆之战】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以反武宗暴政为名,率兵10万出江西,顺江东下,围攻安庆,企图进击南京,夺取帝位。明都督佥事杨锐、知府张文锦率兵据城固守,顽强抵御。朱宸濠见强攻不成,即令金事潘鹏前往劝降,亦不成。朱宸濠兵围安庆城18日不下,明南赣汀漳巡抚都御史王守仁,乘朱宸濠集兵安庆、南昌空虚之机,联合临江、赣州、抚州等州兵,合军8万人攻下南昌,迫朱宸濠撤安庆之围,退回江西。七月,朱宸濠及其僚属为王守仁所俘。
  二、农民起义战事
  【刘惠起义军入皖战斗】
  明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河北文安县刘六(刘宠)、刘七(刘宸)联合齐彦名、杨虎、刘惠等人举旗起义。次年,原六安县秀才赵燧与其弟赵、赵镐率500人响应,队伍扩大。起义军分路作战,杨虎、刘惠、赵燧率一路转战河南、山西。十一月,由江苏高邮攻入灵璧,又破虹县(今泗县)、亳县,大败明武平军。起义军进至泊龙庙渡小黄河(今宿州市北)时中伏,杨虎船沉溺死,刘惠代为主将,称奉天征讨大元帅,赵燧为副元帅,败明军总兵白玉军于太和(今太和县)小南门,攻破霍邱,阵斩明河南布政使厉伍杰。淮河南北官吏望风遁逃。后转军河南。正德七年三月,刘惠、赵燧又由河南汝宁入颍州(今阜阳市),占朱皋镇(今阜阳县境),转六安,破舒城(今舒城县),退屯河南光山、商城。五月,再攻六安,趋庐州(今合肥市),至定远,又回军六安,分军为2。一路由刘惠亲自率领万余人,北走商城,另一路数千人由赵燧率领,东攻凤阳,克泗县、宿州、定远等地。明王朝调集辽东、宣府、大同边军和京营10万余人,围攻起义军于皖西、豫东各地。起义军因兵力分散,被明军击败,刘惠战死,赵燧被俘殉难,起义军失败。
  【师尚诏起义军入皖战斗】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七月,河南农民师尚诏在柘城起义。明副使曹邦辅率兵镇压,与起义军战于霍山,起义军失利,死400余,退入河南。九月,师尚诏率起义军自永城攻陷宿州(今宿州市),将乘虚进袭凤阳时,被明军追败于五河,所部四散。再败于蒙城,死伤甚众。十月,师尚诏被俘殉难,起义失败。
  【刘汝国起义】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刘汝国在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参加梅堂起义军,活动于鄂皖边区。不久,梅堂被明军剿俘,刘汝国脱走太湖,联络义士,坚持斗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自称顺天安民王。明王朝下令安庆、湖广的抚臣会同南京操江都御史合兵镇压,义军击毙安庆指挥陈越、都司周弘谟、州判陈策等。明巡抚陈吾德,统大军分道由太湖、宿松、黄梅、桐城并进,义军退至金堂寺,刘汝国失败被俘,于安庆被杀。
  【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颍凤之战:明崇祯七年(1634年)末,李自成、张献忠等各部起义军乘明官军入陕,后方空虚之机,陆续从陕西转战进入河南。总数达二三十万,大小72营。起义军在荥阳誓师后,立即分路进军。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率领的东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6
我记的沸水之战就发生在安徽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