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的留洋学子有哪些人物?

请给我四个人物吧,要著名一点的,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的。
1、留学时的生活环境
2、留学过程中的轶事
3、留学时学到了什么
4、对自己留学国家的印象

以这四位为主要代表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下面是详解

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国民党通知退出大陆,这三十多年间,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留学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跌宕起伏。中华民国刚建立,留学生便成了社会的宠儿。宋教仁当时直言不讳地主张:“初组政府,须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①其所说的革命党大多数是留日学生,可见当时留学生已经在中国政治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以示简明,本人以年代为划分,将民国时期的留学运动划分为20世纪10—20年代与20世纪30—40年代两大部分,着眼于各时期的留学热潮,其中详细在下文将做交代。

20世纪10—20年代,民国初建,留学运动在地域分布上,这一时期留日、留美、留欧齐头并进。相对于晚清时的留学生,这一时期的留学生在留学专业上有较大拓展,不仅仅是集中于学习西方器物科学一类,在其他艺术文学类也有较深的涉及,在知识结构上,这一代留学生真正学贯中西,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亲身感受了西方文化代表的一些欧美国家及近代化快速发展的日本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气息。他们担当了中国近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出路的思考,对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探索,起了奠基的作用。其中又以勤工俭学留学法国和中共第一次合作留学苏联的两次留学高潮为代表。

1912年2月,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之前试验过节俭生活后发起组织了留学俭学会。为了落实留法俭学会的工作,由李石曾等人发起并在北京成立了留法预备学校。由于当时法国的一些工厂需要廉价的华工,齐如山等人以此为契机,招收一批华工,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学习文化,这一制度为家境贫寒而又想外出求学的青年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留法勤工俭学会的成立使勤工俭学从理论转为实际行动,并逐渐发展壮大,为赴法留学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916年,在法国渴望拥有大量华工的前提下,中法双方协定成立了华法教育会,翌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回北京成立了北京华法教育会,1918年后全国各地开办分会,积极招收学生作勤工赴法的准备。当留法勤工俭学酝酿和发展时,中国国内星期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推波助澜之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之下,留法热走向了高潮。这股热潮出现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在国内,广大进步青年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无书可读”的现象,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大力倡导科学民主,引入富含各种主义的社会思潮,如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之类,并且激烈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竭力全盘引进西方文化,加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人们看到了“庶民的胜利”,看到了“劳工”的力量,群情激荡,有此兴起了一股强大的“工读主义”思潮,“工读主义”思潮的出线奠定了留法勤工俭学走向高潮的思想基础。加之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北洋政府的严格控制,直接“取经”俄国是不大可能的,于是许多俄国革命家呆过的并离俄国较近的已有勤工俭学之风的法国成为了万里风云聚集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5

庚款留美:大规模的公费留学

  清末留学生大批东渡日本的现象,引起了美国人的不安。他们意识到,“哪一个国家能成功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便将由于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识上和商业的影响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回报”(摘自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斯呈给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190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受了传教士明恩溥的建议,宣布将庚子赔款的余额退还中国,用于中国学生留美。次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豁免中国部分赔款》的决议,减收庚子赔款1078万美元。在这种背景下,留美热潮兴起了。整个民国时期,留美生多达近2万人,仅次于留日生的人数。后来,英国也效仿美国,从1933年起退还部分庚款选派留英生。

  庚款留学生以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居多,后来活跃在中国的科技领域。如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在1910年“游美学务处”举行的考试中,他以第28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留美的资格。1928年,民国时期中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中央研究院成立时,就聘请了许多庚款留学生。

为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与留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会办唐国安和范静生合影

追问

唔……是四位著名的人物哦你的回答我有点看不懂。

追答

SORRY
我才初二,找到这么多不错了
你在图片底下名字找一下

追问

唔..我说我才六年级你信么~
好的吧!

第2个回答  2021-06-30
历史学界有句话:“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历史纪录片一定需要讲故事,好莱坞电影故事总会提出一个高概念,指涉故事最大的戏剧内核,而《留法岁月》最大的戏剧内核,就是“在大历史中,还原这些百年前青春的后浪,他们真实的成长历程“,”“他们,是追寻的一代”,所谓追寻,必定有目标、阻力、困惑、迷失、绝望、热血、坚定与成长。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留学欧美耗资巨大,一般只有权贵子弟才有机会享受官费生资助待遇,像勤工俭学运动发起者、留法第一人李石曾就是典型的官宦子弟,他父亲李鸿藻是晚清重臣,太子太傅,他才得以机会跨海留学。而在1919年3月开启的勤工俭学运动,采用了半工半读的形式,只需准备400块大洋左右(130块船票路费、100块置装费、剩下近200块大洋能够解决在法国学校学习生活3个月的经费),并在国内留法预备学校提前培训学习法语及工业基础课程,就可以留学。这对于当时中国处于萌芽中的新兴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孩子们,包括小地主家庭、知识分子家庭、中下级官僚家庭的青年人来说,有了开阔视野、改变个人命运的绝佳机会,尤其是在取消了科举制度之后,民国初期的现代教育开展还并不完善的背景下,留法勤工俭学对于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各省政府及乡绅名流还为勤工俭学生发起了各类资助,这也给予了部分成绩优秀的寒门子弟以机会。他们,就是在这种承载了家族的期望,承载了改变个人命运的强大愿望、承载了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开始留法。但从最初的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美育救国,其中一部分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革命救国,其中约有400人先后加入中共党团组织,这个思想转变的历程很值得关注。《留法岁月》就是想通过重温这些青春的面孔、“关注历史中的人性”,去还原这批追寻者的集体群像。由北京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留法岁月》可以为你找出答案!
第3个回答  2013-10-25
徐悲鸿吧?具体可以去百度 望采纳追问

要四个人物哦,请问还有么?

相似回答